(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在2025京津冀AI赋能教育新生态大会上,与会嘉宾热议
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本报讯(记者宋平)10月19日,2025京津冀AI赋能教育新生态大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合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加开放、协同、智能的教育新生态。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认为,数字教育时代,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有了技术保障。多资源开发、多情景展现、多形式交流的模式,将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满足规模化教学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助于多元化培养创新人才。
“拥抱数字化,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创新应用,打造人机协同育人新模式。”此次参会,粉笔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雨洋带来了职教行业垂域AI大模型。该模型已应用于多种教学场景,形成了AI产品矩阵,推动职业教育培训向智能化、精准化、场景化转型。
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还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徐晓昭认为,应从专业和课程设置、科研方向等方面发力,推动教育生态适配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生态。紧密对接邮政快递产业发展需求,该学院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邮政快递智能技术等专业,并通过校企联合建设中国邮政无人物流科创基地,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增强人才供给适应性。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也在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网络和网络空间安全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向新,从而带动职业向新、教育向新。”该校副校长李文斌表示,在摸清产业现状与需求基础上,他们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紧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新要求,推动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
大会还发布了《校园数智应用中心白皮书》《AI大模型赋能产教融合新生态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