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城区各学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搭建展示平台,让中华诗词跨越课本界限,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灵,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向荣巷小学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围绕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主题诗词分享活动。师生身着传统服饰,齐声吟诵“皎皎秋空八月圆”“遥知兄弟登高处”……老师在诵读中融入习俗讲解并带领学生绘制茱萸枝,实现诗词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黄河小学构建以“1+8”诗词育人体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将诗词教育全方位融入校园生活。课后服务时段,诗词社团引导学生探索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放学列队时,吟诵声连绵不绝,成为一道流动的诗意风景;校园廊亭被诗联书画装点,步移景异,翰墨飘香。学校还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经典诵读,组织吟诗、创作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展示才学,借助家校社联动的教育合力,打破课堂边界,让诗词扎根于学生心灵。

昆仑小学致力于打造多维度诗词体验场景,让经典“活”起来。每天清晨,校园中回荡着琅琅诵读声;诗配画活动中,学生以“春江水暖”“映日荷花”为题材,将抽象诗意化为斑斓图像;书法比赛中,他们凝神运笔,于笔墨流转间再现诗词的筋骨与气韵。这些可听、可看、可感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东方小学以“诗词奇妙游 童声诵经典”诵读大赛为平台,让三年级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小使者”。舞台上,参赛选手生动演绎了《蜀道难》的险峻、《满江红》的壮烈与《木兰辞》的刚柔并济。台下观众全神贯注,甚至感动落泪。这场精彩的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厚植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图/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