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具体到《普罗米修斯》一课,课后题是这样要求的: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完成这道课后题,需要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看似带着学生划分段落就能完成,但这种方式往往只是老师的单方面讲解,学生只是机械划分,难以真正理解故事内容。
朱老师针对这个难点,在多形式朗读指导的基础上,依据文本特点,设置了三次讲述训练,巧妙地将起因、经过、结果的学习融进无痕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生根。
根据“有火”想象“无火”,梳理起因。
文章一二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人类没有火时,生活很悲惨,但是作者没有具体写无火的日子是什么样子,反而写了有火后能做的各种事情。而且,作者用“盗”字写普罗米修斯做的事情,理解起来也有难度。朱老师这样设计教学:
1.学习二段。
(1)生读“有火”句。
(2)概括有了火以后,人类至少可以用它做的三件事情。
烧熟食物 驱寒取暖 驱赶猛兽
(3)理解省略号。
从哪里看得出不止三件?省略号
2.学习一段。
(1)屏显“无火”句。
(2)结合“有火”句,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一下,没有火还有什么麻烦?
猛兽伤害人冻得瑟瑟发抖容易得病
(3)出示支架,结合步骤(2)中的回答,完整讲述。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生: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有时候因为太冷冻得瑟瑟发抖,还有的时候人们提心吊胆地面对野兽,还有的时候夜晚他们看不清路,会撞到树上受伤。
一方面,朱老师找准了想象训练的切入点,没有让学生凭空想象无火的麻烦,而是以“有火”句为参照,倒推无火带来的麻烦。学生有据可依,避免了想象的散乱和空洞,降低了学习难度。
另一方面,连起来讲述一段话时,老师摘取课文中的语句提供了表达支架,学生只需要集中精力把想象的内容讲好,就可以把整段话讲清楚。
这个环节,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学生无痕地完成了故事起因的讲述,也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其实是一种善意的行为,所以“盗”字要加双引号,理清了故事的逻辑线。老师把两个段落放到一起学习,也在暗示学生一、二两个自然段是连在一起的,为最后划分故事层次做好了铺垫。
想象人物对话,串联起因和经过。
文章三至八段是故事的经过。这部分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火神赫淮斯托斯对普罗米修斯的劝诫,希望他能主动归还火种,承认错误,就可免受惩罚,普罗米修斯拒绝了。内容以对话展开。二是普罗米修斯受到了两个等级的严厉惩罚,分两个自然段,以叙述的形式讲述。
朱老师巧妙利用两部分写作方法的不同,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1.各种形式朗读4.5.6段,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宙斯的残酷。
2.想象人物对话。
师:同学们,我觉得这个地方写得不太好。你看,火神和普罗米修斯是有对话的,怎么不让宙斯说话?你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猜猜看,当宙斯发现普罗米修斯盗了火,要惩罚他,而普罗米修斯不愿屈服的时候,宙斯会说什么?
生:宙斯可能会说,你竟然背叛了我,盗取了火种,并把它给了人类。你现在竟然还不屈服我,我一要狠狠地惩罚你。
生:宙斯说,你既然敢盗取火种,还把它给人类,我一定要狠狠地惩罚你,把你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让你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其一,此处的活动是在梳理宙斯的人物特点之后进行的,学生就会依据他的特点展开想象,而非凭空发散。
其二,老师提出要结合课文猜一猜,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提取信息。从学生的发言可见,他们在想象宙斯的话语时,呼应了前面盗火的起因,关联了后面将要遭受的惩罚,既内化了课文语言,又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故事的起因与经过。
补白心理活动,自然引出结果。
文章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罗米修斯的遭遇,心中愤愤不平,便施以援手,使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赫拉克勒斯究竟为什么愤愤不平呢?他一定是知道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受到了宙斯严厉的惩罚。朱老师利用赫拉克勒斯的思考逻辑,设计了如下教学:
1.理解“愤愤不平”。
非常愤怒,觉得这样做非常不公平。
2.想象心理活动。
师:既然觉得很不公平,那么他肯定知道这个事情。谁来告诉我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虽然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但是他要为人类造福。这个宙斯干嘛把他锁在悬崖上,还让鹫鹰啄他呢?
师:你已经把他受到惩罚的部分也讲到了,能不能把这两个内容连在一起讲呢?
生:赫拉克勒斯愤愤不平,心想: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给了人类,但是他是为人类造福,却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还让他不能睡觉,受着无休无止的痛苦。真是不公平!
生:赫拉克勒斯愤愤不平,心想: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给了人类,这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为什么宙斯还要把他锁在悬崖上,还让一只鹫鹰来啄他的肝脏?这样太不公平了吧!
理解了“愤愤不平”一词后,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深层缘由。学生想说明白大力士心里想了什么,就需要主动回顾前文内容,把故事的起因(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生活得更幸福去“盗”火)和经过(宙斯气急败坏,给了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连起来讲述。
从学生的发言看出,他们不仅补全了赫拉克勒斯的心理活动,还厘清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理解了赫拉克勒斯出手相救的情感逻辑,自然引出获得自由的结局。
纵观三次讲述训练,始终紧扣“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要素却不点破,很有无痕教学的味道。朱老师以精准的切入点引导想象、讲述,学生一次次联系上下文,提取信息,内化语言,在讲述中慢慢梳理清楚了课文的脉络。整节课完全规避了生硬灌输的枯燥,呈现出一种“看似未教实则全教”的境界,很值得深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