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一所乡村学校的“生源逆流”密码
开心田螺
2025-11-15 20:01:13
0

在城镇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乡村学校普遍面临生源流失的困境。然而,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却出现了生源从城市往乡村回流的现象——在校184名学生中,四分之一来自市区,许多曾进城就读的学生主动选择回流。这所乡村学校究竟有何魔力,能够破解生源流失的难题?近日,记者走进双湾中学,探寻其成功的“密码”。

活力操场

健康体魄孕育阳光心灵

11月5日上午7时10分,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晨跑。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每天的晨跑和夕跑是我们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九年级学生龚子胜告诉记者,“加上下午40分钟的自由活动,我们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达到3小时。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校园生活特别充实,这也是我选择从市区学校转回双湾中学的重要原因。”

在排球场上,体育教师柴婷正在指导校队训练。队员们跳跃、拦网、扣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技巧。这支队伍曾荣获全区联赛冠军,并代表金昌市征战省运会,成为学校体育育人的闪亮名片。

更让龚子胜坚定选择的,是学校“体育育人”的独特魅力。

“看到学长学姐们在赛场上拼搏的样子,我特别向往这种既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团队精神的校园生活。”龚子胜说,在双湾中学,体育不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磨炼意志、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3公里长跑时的咬牙坚持,排球比赛中的相互配合,让他学会了直面挑战、懂得了责任担当。

扎实的体育训练不仅锻造了学生们强健的体魄,更成为学业进步的“助推器”。据了解,双湾中学全校学生3公里长跑合格率达100%,中考体育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区榜首,而在文化课学习上,学生们也展现出高效的专注力和抗压能力。

思政创新

乡土情怀滋养家国大义

推开九年级二班的教室门,一股热烈的讨论氛围扑面而来。

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端坐排列,学生们围坐成圈,手中捧着法律读本,正围绕“读法律+以案说法”的主题各抒己见。

“之前听说邻村有人因为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要是早懂《民法典》里的规定,就能避免矛盾了!”刚从市区转回半年的学生李雨桐,结合自己听来的乡村真实案例,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讲得鲜活生动。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是双湾中学精心打造的思政“黄金五分钟”。

每天清晨或课间,这样的场景总会在各个班级上演。教师们根据“悟原理”“科技之光”“强国之路”“安全课堂”“乡土情怀”五大主题,精心准备132个精品课件,由学生轮流担任“主持人”讲解。

李雨桐笑着说:“在这里,我们能结合村里的人和事谈想法,连爷爷讲的老故事都能变成课堂案例,特别有代入感。”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正是她当初选择从市区转回乡村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摒弃传统思政教育的‘空对空’,深挖双湾镇的农耕文化、孝亲传统等地域资源,构建了‘课堂+乡土+实践’的思政教育体系。”校长王延文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金川区双湾中学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全域无垃圾”卫生大扫除活动。

金秋时节,双湾镇的辣椒地里一片火红,九年级二班的学生们戴着草帽、挽起衣袖,亲手采摘饱满的辣椒。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李雨桐却干劲十足:“以前在超市买辣椒,从没想过种植要这么辛苦。现在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也更懂爸妈种地的不容易。”这样的劳动实践课,让乡村孩子熟悉的田间地头,变成了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

如今,在双湾中学,思政教育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清晨,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论语》诵读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经典名句,在师生的讲解与感悟中,播下仁爱的种子;晚自习后,宿舍里不再是喧闹嬉戏,学生们捧着书籍安静阅读,睡前阅读已成为一种习惯。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特别欣慰。”生活老师王艳玲说,“尤其是近几年从市区转回的学生,他们不仅快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还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成长护航

刚柔并济守护青春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周一的清晨,琅琅的诵读声穿透晨光,字句铿锵间,宪法的庄严与神圣悄然浸润着每一颗少年心。这充满仪式感的场景,早已成为双湾中学每周雷打不动的约定,更成为学校法治教育的生动开端。

“对青少年而言,法律不应是书本上冰冷的条文,而该是能融入生活的‘行为指南’。”王延文谈及设计宪法诵读仪式的初衷时,眼中满是对学生成长的期许。

为了让法治教育更有深度、更接地气,双湾中学专门组建了一支由4位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法治副校长团队。每学期开学初,法治副校长们都会走进校园,与班主任、学科老师深入交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量身定制专属的法治教育计划——低年级侧重交通安全、校园秩序等基础常识,高年级则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安全等现实议题。

△金川区双湾中学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在守护学生思想成长、培育法治意识的同时,双湾中学同样用心呵护着孩子们的情感需求。针对学校寄宿生较多的特点,学校创新性地推出了“周记交流”活动,让语文教师成为学生们的“心灵伙伴”。

这种刚柔并济的教育方式,既有法治教育的“硬度”,又有情感关怀的“温度”,为农村寄宿生织就了坚实的成长屏障。

软硬兼施

优质教育资源普惠乡村

走进双湾中学,现代化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图书馆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金川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仅升级了校舍,还新建了风雨操场,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川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志愿心使”纪丽君老师在双湾中学开展心理健康团辅课

然而,硬件设施的提升只是双湾中学“逆袭”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校与金昌市第五中学结为“教育共同体”,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同步。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互派、远程教学等方式,双湾中学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以往最头疼的就是招生,家长总认为市区学校更好,进城读书成为普遍选择。”回忆起几年前的困境,王延文校长依然感慨万千。而如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三年来,双湾中学每年都吸引数十名市区学生回流,市区生源比例从不足10%提升至25%。

家住市区的家长汤群英告诉记者,“老师不仅跟进学习辅导,还培养孩子规划时间的能力,现在孩子越来越自律懂事。”

从“招生焦虑”到“生源回流”,双湾中学的“逆袭”之路,不仅是一所农村学校的自我突破,更是金川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生动实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西忻州一小学要求填写“家长可... 据纵览新闻报道,11月14日,有网友晒出一张图片,显示是一张名为“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家校联系卡...
第四届跨学科人文与传播研究学术... 探讨“融合与边界:人文/艺术、科技与传播” 2025年11月7日下午,由云南大学新闻学院与易达威...
新书上市 | 跪了!看了人大附... 人大附名师创作,系统搭建知识框架|告别碎片化学习,随书附赠大量典型例题。 100个核心考点,重点明确...
金昌一所乡村学校的“生源逆流”... 在城镇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乡村学校普遍面临生源流失的困境。然而,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却出现了生源从城市...
【听课】充分的讲述训练(二)—...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具体到《普...
童声诵古韵 诗意满校园 近日,新城区各学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搭建展示平台,让中华诗词跨越课本界限,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灵,在校...
2025日常英语口语真实测评!... 在全球化的今天,日常英语口语能力至关重要。无论是出国旅游、商务交流,还是日常与国际友人的沟通,一口流...
26历年考研英语真题答案详解在... 26年考研英语真题答案详解哪里找?亲测好用的资源推荐+复习攻略 考研英语复习,真题是唯一核心。但找...
四年级上册数学典型思维图形计算... 今天给大家分享:学数学时,是不是总在 “角度计算绕晕、图形面积算错” 上犯难?别担心!这套四年级数学...
这类孩子小学成绩一般,但后劲远... 文|凝妈悟语 朋友谈起孩子的学习总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我家孩子都五年级了,成绩在班里吊车尾,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