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知道,世上最难懂的人,就是父亲
开心田螺
2025-11-16 13:20:37
0

看过这样一段话:“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相对母亲来说,父亲的爱,是深沉内敛的,不好理解。

当我们到了中年,也做了父亲,再去理解父亲,就潸然泪下。

父亲的言行举止,很难懂得,又似乎是矛盾的。

父亲总是沉默,父爱埋藏得很深。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一般。期末考试之后,母亲骂骂咧咧,各种责怪,父亲一言不发,似乎这一切和他无关。

有一次小考,我的数学拿到了九十多分,还得了一个进步奖。

母亲对我猛夸,父亲还是一言不发。

我以为,父亲对我的改变,是不在乎的,关心也是没有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父亲和邻居大伯聊天。父亲谈起我的学业,满脸骄傲,话特别多。

当父亲用余光发现我在不远处的时候,父亲就停下来,不说话,递给大伯一根烟,啪嗒啪嗒地抽起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我还看过一篇文章《拐角处的父亲》。

一个孩子,和同学嬉闹,摔了,膝盖磕破了皮。

父亲闻讯赶来,看了了膝盖,完全不当一回事。是的,对于父亲来说,磕磕碰碰算什么呢?没有那么多矫情。

孩子很委屈。一旁的同学说:“你父亲很爱你,不信,你看他待会,会回头。”

果然,在拐角处,父亲回头了,内心的担忧,不言而喻。

作家冰心曾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母亲用嘘寒问暖的方式,让爱流露;父亲用严厉,不屑一顾的状态,逼着儿女成长,爱也在棍棒里。

其实父亲在严厉的时候,内心是很担忧的。他们也想摆出各种爱护的姿势,当他们怕儿女混不好,怕儿女不能独立。

其实父亲常常词不达意。比方说,父亲怕儿女早恋,又担心儿女找不到对象;怕儿女没朋友,又怕被朋友伤害。矛盾的心情之下,一开口就不对劲,总是令人讨厌。

其实父亲的爱很另类。他一直把儿女当成自己的骄傲,又不告诉儿女。

其实父亲一直没有表达爱,但是眼睛在看儿女,心在牵挂。爱,不深刻感触,就像空气一样,无法触及。

父亲生活在社会底层,还对儿女装大方。

我的父亲,一辈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一亩三分地,就是父亲的工作场。翻开土地几十年,也不见有什么起色。

到了我们三姐弟读初中的时候,家里的收入,显然是不够了。常常学费都交不起。

父亲忽然决定:“去村里的石灰窑打工。”

石灰窑是一个很多灰尘的地方,也是村民不想去,工资也不错的地方。

自从父亲去石灰窑打工,家里的情况好很多了。学费不愁,过年也能买一件新衣服。

散学回来,看到父亲推门。我惊呆了:父亲的头发、衣服上,全部是白石灰。

我还看到,父亲的一缕头发,被烧焦了。大概是石灰太热,灼伤了。

我忽然有一种要哭的冲动。父亲却大声说:“这几天,我都做大工了,太好了。”

所谓大工,就是石灰窑里,控制火候的人。工钱稍微多一点,工作责任也大很多。

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准备在城里买房。

我知道,家里一穷二白,买房的事情,还是要靠我自己去想办法。

就在房子定下来之后,父亲从乡下赶来,还带着铺盖:“钱,我是没有的,但是给你刷墙,还是可以吧。”

父亲住进了四面透风的毛坯房,做起了刷墙工。

房屋装修好了,父亲怪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本事,也真的帮不上你。”

我忽然发现,父亲在家里、社会上,都是一个“垫底”的人。父亲要混社会,赚几个钱,就是底层劳动力。父亲在家里,也是默默托举儿女,力量微薄,却特别费劲。

父亲口口声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牛马。”

父亲说完,又如牛马一样活着。

父亲习惯被母亲压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你看过父母吵架吗?

身材高大的父亲,也常常被母亲训斥,还点头哈腰。

这样的父亲,看起来窝囊。但是你应该庆幸,这是一位好父亲。

如果父亲常常举起拳头,这就糟糕了,指不定妻离子散。

父亲被母亲欺负了,第二天仍旧努力工作,把接到的工钱,如数给母亲。这太不好理解了。男人就这样过一辈子?

网上也有一个问题:妻管严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夫妻一辈子,总要有人让着。这个让步的人,就应该是父亲。

母亲是一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格局也小,无理取闹是不能避免的。

父亲有大格局,胸怀宽广,多包容,家里的火气,就会慢慢平静,不会蔓延。

当父亲笑着赔礼的时候,这恰好是一个父亲对母亲的爱,对家庭的责任,促进家庭和谐做出的努力。

父亲只管赚钱,不负责花钱。这是对母亲的信任,是家庭管理模式的认同。

你迟早会发现父亲是社会上的蝼蚁,却是家里的天。

那个难懂的父亲,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家庭的琐碎,还不能有脾气,根本没有办法释放自己的个性。

也许父亲一辈子,都没有指望是懂得,只是靠自己,又活成一座山的样子,给周围人依靠。

父亲分明很努力了,却总是说自己努力不够。

父亲已经很穷了,却告诉儿女“别担心,有我”。

父亲很老了,却坚持站起来,不麻烦儿女扶一把。

父亲赚钱很多了,却还被母亲责怪,父亲也就忍了,认了。

真的,父亲不指望多少回报,理解万岁。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吕赐杰教授和吴龙凯教授在北大教... 吕赐杰教授和吴龙凯教授在北大教育论坛作学术报告 2025年11月11日,香港教育大学讲座教授、新加坡...
【高水平期刊编辑进校园】Cel... 11月12日,由校图书馆联合期刊中心、研究生院主办的Cell Press编辑讲座在一校区活动中心21...
梁鸿教授谈青少年心理健康:将当...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谢宁 余嫚雪 2025年11月15日,知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
【逐梦前行】提灯者的光阴手记 时光荏苒,回首担任带教老师的岁月,恰似一场从溪流奔赴海洋的漫长跋涉。那些岁月是汗水与感动交织的年华,...
霍山文峰小学开展全国消防宣传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夯实校园安全基石,提升师生的消防安全素养与应急自...
人到中年才知道,世上最难懂的人... 看过这样一段话:“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相...
【名师讲坛】 数智时代的新知识... 2025年 与365位名师相约 每天30分钟一讲座 把你的思维带到未曾去过的地方 数智时代的新知识观...
糟糕的初中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魏智渊编丨Sherry 今天,学生在课堂上的时...
多所高校推行:实行教师坐班制度 时间自主性,素来被视为大学教师的职业特质之一。然而,这一传统正在被打破——当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正推...
俄媒:视频显示,一头猪突然冲出... 【环球网报道】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社交媒体“电报”上的“RVvoenkor”频道当地时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