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上学期结束的那个寒假,我站在了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大一结束时 84.5 的 GPA,让保研之路变得岌岌可危,而考研的不确定性又让我望而却步 —— 在金融行业,研究生学历几乎是进入核心领域的敲门砖,无论是冲刺头部券商还是规划体制内发展,学历提升都是绕不开的关键一步。抱着这样的考量,我开始认真审视留学这条赛道,而父母无条件的支持,更让我坚定了这个选择,成为我前进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确定留学方向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长学姐取经,梳理商科留学的核心准备维度。从他们的经验中我总结出,GPA、语言成绩、GRE 和实习经历是申请的四大支柱,这也成为我后续两年规划的核心框架。2023 年 5 月,临近申请季,为了让准备更有条理,也为了在文书撰写、院校选择等专业问题上获得指导,我选择了指南者留学作为申请路上的伙伴,这一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极其明智的。
在前期准备中,我深刻体会到 "早规划" 的重要性。商科留学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港三坡二这类顶尖院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录取率仅约 18%,港中文金融等热门项目更是百里挑一。大一暑假我就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在四大行省分投行部接触基础工作,不仅提前了解了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更让我明确了后续需要补充的能力短板。这种超前准备的意识,让我在后续的 GPA 提升、语言备考和实习进阶中始终占据主动。
GPA 的提升是我前期最核心的任务之一。从 84.5 到 88.05 的跨越,背后是无数个泡在图书馆的日夜。我针对性地选择给分友好的课程,同时深耕专业课学习,不仅是为了刷高分数,更是为了夯实金融理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对金融领域的浓厚兴趣,也慢慢打消了 "不如别人" 的自卑心理 —— 原来通过持续努力,我完全可以缩小与顶尖同学的差距,这种自信的建立,也为后续的申请之路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申请过程申请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精准规划,而四大核心准备维度的落地,成为我斩获 offer 的关键。语言成绩方面,我英语基础薄弱,大二上六级仅 500 出头,这让我意识到必须投入更多精力。大三寒假,我开启了边实习边备考雅思的模式,利用碎片时间系统学习:听力跟着王璐老师记单词、听何琼老师的技巧课,刷完剑桥雅思全真题和 9 分达人进行强化;阅读得益于刘洪波老师的方法论,让我掌握了高效解题思路;小作文跟着 Simon 老师按主题分类准备,大作文则结合高中写作基础优化表达;口语则借助指南者的 AI 真题练习,模拟真实考试流程,精准定位提分点。幸运的是,大三下 4 月首考就拿到了 7 分的理想成绩,为后续申请扫清了语言障碍。

GRE 备考则让我经历了不小的挫折。大三暑假脱产备考后,9 月首考仅 319 分,10 月二战也未能突破。作为偏向记忆型的考试,我深刻体会到单词积累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备考时先沉下心多轮背诵单词,再通过刷题强化题感、扩充词汇量,遇到生词务必及时记录,这些都可能成为考试原题。同时,GRE 备考不宜战线过长,两个月左右的集中冲刺足够检测真实水平,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记忆容易导致效率下降。虽然我的 GRE 成绩不算突出,但扎实的 GPA 和实习经历弥补了这一短板,也让我明白申请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不必因某一项短板过度焦虑。
实习经历无疑是我申请材料中的亮点。从大一暑假的四大行省分投行部实习,到大二暑假小券商投行部股权承做,再到大三寒假进入三中一华投行部深耕,最后大四在公募基金和互联网大厂的实习,四段经历形成了完整的能力进阶链。每一段实习都让我收获颇丰:银行实习奠定了行业认知基础,小券商实习让我全面了解券商投行运作,中信建投的实习则重点锻炼了财务分析和底稿撰写能力,而买方和互联网的实习经历,让我从不同视角审视金融与商业逻辑。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实操能力,更让我在文书中言之有物,向招生官展现了我的实践潜力和多元视野 —— 对于商科申请而言,多段相关实习是展现专业匹配度的重要载体,也能帮助自己明确职业方向。

申请策略的制定同样至关重要。我从大三暑假就开始关注提前批,2023 年 7 月获得港中文金融提前批面试机会,但由于缺乏经验,面试发挥不佳进入 waiting list,直到 2024 年三四月份才转为正式 offer。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面试准备的重要性,后来在指南者老师的帮助下,我获得了针对性的面试辅导:老师提供了海量题库和回答思路,安排一对一模拟练习,帮我熟悉英文面试节奏,梳理简历细节和专业知识。这让我在港科金融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 offer。
递交申请时,我总结出一套高效策略:不必一开始提交过多保底项目,可先保留 2-3 个备选,重点冲刺心仪院校,若后期未收到理想 offer 再补充保底申请。这种方式能避免过早陷入留位费的两难抉择 —— 像港中文金融这类热门项目,拿到 offer 后需缴纳昂贵留位费,拒绝则当年无法再申请,合理的申请节奏能让选择更从容。2023 年 11 月后,我陆续收到港中文经济、港科金融 offer,2024 年 1 月,心仪已久的南洋理工应用经济学 offer 如期而至,让我的申请季在春节前完美收官。
最终选择南洋理工应用经济学专业,源于对项目的深度了解:该专业获 AACSB 和 EQUIS 双重认证,课程偏经济与数理化,涵盖高级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核心课程,课业压力虽大于 NTU 的 MME 项目,但支持读博深造,符合我的长期规划。项目提供 8 月和 11 月两个入学时间选择,8 月班录取标准稍高、一年毕业,但需边上课边备战秋招;11 月班次年 9 月毕业,可专注参与秋招,虽无法参加暑期实习,但时间安排更适配国内就业节奏。此外,南洋理工的入学准备较为繁琐,涉及材料注册、体检预约、IPA 换 STP 等流程,指南者的行前指导老师及时提醒每个时间节点,帮我顺利完成各项准备。
回顾整个申请季,选择指南者留学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在兼顾 GPA、语言备考和实习的关键时期,机构老师帮我把控申请 DDL、撰写优化文书,面试失利时给予鼓励并提供针对性辅导,拿到 offer 后还协助办理宿舍申请、签证等事宜,让我能专注核心准备,无后顾之忧。申请之路虽有挫折,但越努力越幸运,放平心态、全面准备,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愿每一位追梦的同学都能收获满意的 offer,奔赴理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