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教育是用爱心守护微光的事业,而书香则是点亮这束微光的火种。那些深耕特别教育领域,以文化为桥、以专业为翼的践行者,正是书香中国新时代精神的鲜活注脚。”近日,书香中国“新时代杰出人物”推选活动组委会主任苏文专访全国特别教育领域领军人物、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特别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宗国,在教育初心与专业坚守的对话中,探寻特别教育与书香育人融合的实践密码,聆听一位教育专家数十年深耕特教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您深耕教育领域三十余年,从一线教师到特别教育专家,始终聚焦‘特别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份深耕特教的初心,最初是如何萌芽的?”苏文的提问,揭开了这场关于爱与坚守的畅谈。陈宗国的目光温柔而坚定,随手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抄写的小诗格外醒目:“人生是一列火车/欢乐和痛苦便是那/平行在地下的铁轨/永远同火车相随”。“这本笔记本是我1989年实习结束时,学生们联名赠送的礼物,也是我教育初心的起点。”他笑着回忆,正是这份来自学生的真挚认可,让他读懂了教育的真谛,而在后续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学生,更让他坚定了深耕特殊群体教育的决心,“特别学生更需要被看见、被温暖,这份‘想帮他们走得更稳’的心愿,支撑我在特教领域一走就是数十年。”

谈及特别教育与书香育人的融合,陈宗国有着深刻的实践感悟。“特别学生的成长需要更有温度的教育载体,而书籍正是最能抵达心灵的桥梁。”他坦言,特别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更要通过阅读滋养心灵、塑造品格。在多年实践中,他始终倡导“以书育人、以文铸魂”,不仅自己博览教育学、心理学专著,更针对特别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了“阶梯式书香特教体系”——低年级以绘本阅读培养兴趣,中高年级以经典节选、励志故事引导思考,让阅读贯穿特别学生的成长全程。他常常用“书都看不透,怎么能读好书”的朴实话语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更通过“德育读书分享会”“书香班级创建”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力量、在阅读中学会成长。

“在特别教育实践中,如何通过书香赋能破解育人难题,让每个特别学生都能沐浴文化的阳光?”苏文的提问直击特教领域核心痛点。陈宗国结合多年经验,分享了“三维赋能”实践路径:一是内容适配,筛选贴合特别学生心理特点的书籍,将励志元素、生命教育自然融入阅读内容;二是形式创新,借助“师生心语日记”搭建沟通桥梁,让学生在文字中倾诉困惑、表达心声,而这本日记也成为他读懂学生心灵的重要密码;三是家校协同,通过编写《家国情怀: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开展家校共读活动,推动家庭书香氛围建设,形成育人合力。他特别提及帮助贫困学生蒋志恒的经历,当年得知学生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他连夜家访并倡议捐款资助,最终陪伴学生考入大学,“对特别学生而言,书香育人从来不是单一的读书活动,而是‘爱与知识’的双重滋养。”
作为特别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陈宗国不仅深耕实践,更注重理论沉淀与行业引领。他主编《特别教育概论》《生活教育与早期干预教育研究》《中国专门学校特别教育研究》系列丛书。主持多项省级重点课题,将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教育成果;牵头搭建“全国专门学校教育研究协作指导中心”,组建学术专家团队,推动特别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常年奔走于各地学校,开展特教培训、分享育人经验,带动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书香特教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让书香特教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特别学生能通过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专访中,苏文多次为陈宗国的坚守与担当点赞:“您用三十年光阴,将书香与特别教育深度融合,既守住了教育的初心,又扛起了行业的责任,这种‘以专业赋能成长、以热爱浇灌事业’的精神,正是书香中国新时代杰出人物的鲜明特质。”面对赞誉,陈宗国谦逊表示,特别教育之路没有终点,书香育人永无止境,自己只是万千特教工作者中的一员,未来仍会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访谈尾声,苏文感慨道:“陈宗国专家的实践与思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书香中国的建设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文化传播,而是针对不同群体的精准赋能。那些像陈专家一样,以书为炬、以爱为光的特教践行者,正是推动书香中国建设最温暖的力量。”
以书香润心,以特教筑梦。陈宗国用数十年的深耕与坚守,诠释了特别教育专家的初心与匠心,也为书香中国建设注入了鲜活的特教力量。而这份以文化滋养特殊成长、以初心守护教育微光的精神,终将照亮更多特别学生的成长之路,让书香的芬芳弥漫在新时代教育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