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开讲!带你了解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天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依托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国首批,仅三所)建设,聚焦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整合高校和产业优质资源,推动储能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为国家培养能够引领储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
二、学科介绍
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已形成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与应用、储能装备与系统、储能安全与运维和储能经济与政策研究五大研究方向。2022年9月,“储能技术”获批天大首批建设的6个校级学科交叉分中心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实施的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建设高校(全国仅10所),学科交叉机制逐步健全,人才培养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体系初步成型。
棠芯安利!解锁教学资源
三、研究生招生专业
1.硕士点专业
089904储能科学与工程
085800能源动力
2.博士点专业
089904储能科学与工程
085800能源动力
3.研究方向
1.电化学储能(化工)方向:重点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维度的集成和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理论和技术,建立适用于新能源生产及消纳特点的电池储能、光电化学储能、绿氢制取及化学存储等重点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艺系统,支撑可再生能源高效规模化存储和转化。
2.电化学储能(材料)方向:重点攻关新型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储能技术,突破关键材料、电极样件与系统集成技术,建成锂金属电池和水系电池的全链条研发生产线,建设国内外一流的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中心,提升储能材料与电池领域创新能力。
3.燃料储能与应用方向:重点研究高性能长寿命膜电极、流场板等流体电池关键部件批量化制备工艺及共性关键技术,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电解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电解堆、热电联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堆及液流电池等关键装备提供技术支撑。
5.储能经济与政策方向:重点研究新能源+储能技术经济效益、应用潜力、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以及市场交易、成本补偿、价格疏导等激励政策与市场机制,突破解决双碳目标下颠覆性能源技术经济效益不确定、能源供需模式不匹配、产业化进程不清晰、政策/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四、教学资源
天津大学突破现有专业和学院的限制,通过交叉融合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国家一流学科以及电气工程等主干学科资源,和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师资力量雄厚,2025年面向全校遴选了15个学院(部)的200余名研究生指导教师,其中学术型博导149人,专业型博导124人,学术型硕导201人,专业型硕导167人:面向能源领域聘任来自国家能源集团、中电科、中石化、中国一汽、航天科工集团、中矿资源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宁德新能源等储能领域核心行业企业导师180人。在博士阶段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对于学术博士,实行交叉学科导师团联合指导;对于工程博士,实行校企导师联合培养。自2023级起储能学科博士生导师团队由校内跨一级学科导师团队和企业导师联合组成学科产教融合开新局。
就业知多少?研维告诉你
五、就业
2021级硕士为首届毕业生,学生除升学外,就业单位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
六、学院其他特色
目前已经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共建国家储能平台首个实训基地;与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瑞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烯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储能技术领域联合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将在未来三年向天大投入至少2200万元经费用于储能技术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与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获赠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万基金用于学校奖学金、教学金等。
2025年
天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