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在即,“神兽”归笼之时。随着暑期收尾,许多青少年纷纷出现了“开学焦虑”,这不仅仅是“不想上学”那么简单,往往会伴随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拖延作业,甚至会出现头痛、胃痛、失眠或食欲不振等躯体不适。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群体逐渐成为沉迷手机的重灾区。
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本质上是心理需求的“错位满足”——通过游戏获得成就感,通过短视频获得即时快乐,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压力,但长期依赖电子产品会让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下降,反而会加剧焦虑。
那么,家长和孩子应如何积极应对开学焦虑、减少电子产品依赖呢?
1. 正确看待焦虑情绪:开学焦虑是青少年在假期向学期过渡阶段常见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可以将烦恼写下来,记录情绪日记,正视焦虑来源(如“害怕数学跟不上”),并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和信任的人聊聊天,朋友、父母都可以给予支持。
2.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减少屏幕依赖并不等于完全戒掉娱乐,而是找到更健康的平衡。可以通过寻找替代活动来填补空虚感,例如运动、绘画、阅读等,主动邀请朋友一起打球、逛书店等,增加线下社交,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做饭或散步。
3. 给手机规定使用时间:并不需要把手机等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可以利用手机的功能,发挥其独有的价值。比如下载一些自律APP,到时间自动锁机,从而进行屏幕时间管理。如果原本每天玩4小时手机,可以尝试每天减少20分钟,循序渐进,逐渐摆脱依赖。
4. 提前模拟上学日程:假期的松弛状态与开学后的规律作息形成反差,也是开学焦虑的来源之一。可以在开学前1-2周逐步调整睡眠时间,比如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或早起10-15分钟,按照学校的作息安排学习、休息,让身体提前适应开学节奏,避免突然改变导致疲劳。
值得注意的是,“开学焦虑”并不可怕,但若这种状态持续超过两周,并影响正常生活,就需要及时干预,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咨询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等专业科室,听取专业人员的建议,帮助孩子和家长共同顺利过渡,逐步调整心态,从容迎接新学期。
发布:宣传统战科
文字:临床心理科 林博雅
图片:豆包AI创作生成
校对: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李秀玲
微制作:冯美珠
审核:赵文喆
唐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