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重大改革:小学初中随机分班!真的好吗?
开心田螺
2025-08-30 18:25:29
0

今天,很多新初一家长都收到短信,深圳初一入学将实行“随机编班”。

通知内容有几点核心内容:

1、学校上传全部名单到教育局系统,由各区教育局按学号编班。

2、包括教师子女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将参与随机编班。

3、采用双随机制度分配:老师随机,学生随机。

这可谓是深圳教育的重大改革,分重点班,向重点班倾斜资源的时代结束了。

关于取消小学初中重点班的政策,很多人说不好,很多家长惊呼“天塌了”。

我昨天的文章发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支持取消重点班”和“反对取消重点班”的比例,基本上是一半一半。

那么,小学初中不分重点班,到底好不好?

要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讲科学与证据,不能凭直觉和感觉,不能受情绪和经验的影响。

这两天我认真查阅了相关的科研调查和文献资料,要知道小鱼之前在疾控中心也是做科研工作的,主持过两个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

所以,今天我想从科研和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小学、初中该不该分重点班?

孩子进重点班是不是起跑更快?

普通班会不会被拖后腿?

01

— Dr小鱼 —

先给结论

关于上面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中国家长独有的焦虑。

“小学初中该不该分重点班”这个事,欧美、东亚国家都争论了几十年,做了无数研究。

全球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份,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反复做研究之后,大量的证据几乎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1、在义务教育阶段,把学生分成“重点班/非重点班”,从总体成绩看收益非常有限,很多研究甚至发现均值不升反降。

2、对高分学生略微有利,对低分学生有害,对弱势群体整体无效,加剧教育机会不平等。

3、把高分孩子放进重点班,短期看资源更好,但自我认知下降、焦虑上升,自信心下降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动力和志愿选择。

结论:小学初中分重点班,仅对极少数学霸有微弱的正向作用,对其余的人皆是负面作用。

02

— Dr小鱼 —

关键证据(一)

📍早分重点班:家境差的孩子最吃亏,学生整体平均成绩没变好

2006–2011年,知名经济学家 Hanushek 和 Wößmann 分析了6次国际学生大考(包括 TIMSS、PISA、IERA 等),数据覆盖218–26 个国家、上百万学生

对比早期分流国家(小学末或初中早期就区分不同学习路径)与晚分流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末才分流)。

他们发现:

1、在小学或初中分重点班,家境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占优势,差距被越拉越大。

2、早分流国家的平均成绩没明显提高,有时甚至略下降,特别是在阅读方面。

他们结论很直白:别指望早分重点班能救整体成绩,这只会让孩子因起点的差距,变得更固化。

所以, 如果你的家境一般,你还支持分重点班,那就是妥妥的“被人卖了,还要替人数钱。”

03

— Dr小鱼 —

关键证据(二)

📍分轨得晚一点:孩子未来更公平

德国 IZA 研究所 2013–2020 年做了一个横跨几十万学生的大型调查。

比较早分班(例如德国、奥地利)和晚分班(如芬兰、加拿大)的国家。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调查,调查了世代收入、教育水平记录,样本量从几万人到几十万人。

结论是:

1、教育分轨得晚,学生家庭背景对未来的影响就小,社会流动性更高。

那么,出身普通的孩子就更有机会靠自己往上走。

2、推迟分班不会让平均成绩下降,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效率换公平”。

所以,如果你家普通,你又希望孩子能靠自己实现阶层跃迁,那你就应该反对分重点班。

04

— Dr小鱼 —

关键证据(三)

📍大鱼小池塘效应:重点班里的孩子,反而更没自信

20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目前全球论文引用率最高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Herbert Marsh 分析了26个国家、几十万学生的调查数据。

研究“高水平同伴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academic self-concept)。

结论是:

1、即使能力相当,处于“聪明同伴多”的环境中的学生,其自我学业认知显著偏低。

这就是著名的“大鱼小池塘效应”。

这种自信心下降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动力和志愿选择。

普通班反而更容易建立“我能行”的信念。

重点班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业差距,还会带来心理落差。

这个结论,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东亚国家,都稳定存在。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好,是学霸,你更应该考虑的是如果孩子进了重点班,会不会让他的自信下降,导致今后没有上进的动力。

05

— Dr小鱼 —

关键证据(四)

📍英国经验:固定行政重点班,效果有限

英国教育循证基金会(EEF)在2014–2022年做了一个大规模综述,分析英国各地成百上千个班级的分班方式。

结论是:

1、固定分行政重点班

高分孩子可能有点收获,低分孩子通常会受损,整体成绩没变好,平均效应接近零。

2、平行分班,但班内分组

如果分组能动态调整,老师能用好差异化教学,对所有孩子都有“小但稳定”的正面效应,且较少产生标签效应。

所以,英国的建议政策是取消“固化重点班”,进行平行分班,推动教师在班级内进行流动性分组和差异化教学。

06

— Dr小鱼 —

关键证据(五)

📍资优学生怎么办?答案是“个别加速”

2016年,美国西北大学的教育研究专家、人才发展中心研究主任Steenbergen-Hu 和 Moon 团队做了一个整合40多项关于“资优教育”的研究。

他们发现:

对明显超前的孩子,单科加速、跨年级修课的效果非常好,平均成绩能高出三分之二个年级。

最重要的是,没发现加速会带来明显的心理副作用。

所以,如果担心尖子生被拖慢,学校应给他们个别加速,而不是把他们关进一个固定的重点班。

07

— Dr小鱼 —

各国怎么做?

日本:小学—初中基本不分流,国家课程标准下的混合编班是常态

新加坡:历史上有 Express/Normal 分流;2024 年起全面取消固定分流,按学科水平分层灵活修读,班级为混合编班,兼顾拔尖与混合社群。

芬兰:到 16 岁前统一的“九年一贯”基础教育,极少早期分轨。

英国、美国:常用按科分层+荣誉课程,但避免给孩子贴“终身重点班”的标签。

德国/荷兰:较早分流(德国多州 10 岁、荷兰 12 岁 ),这几年也在改革,延后分流、设混合年级。

研究普遍提醒早分流带来不平等代价。

08

— Dr小鱼 —

结论:

“重点班”,是管理的捷径

不是教育的答案

在小学初中阶段,将学生分成“重点班/非重点班”,短平快,老师好教,家长也“看得见”。

但这是把复杂的成长问题简化为固定身份,代价是更大的不平等、更脆弱的自我概念、更难改变的流动机会。

真正有效的,是把难题拆成“教学–同伴–拔尖–补救”四个维度逐一优化。

该加速的加速、该支持的支持、该分层的分层、该混合的混合。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枚徽章启新程!西附初中“迎新... 8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简称:西附初中)迎来了一批崭新的面孔——2025级初一新生...
北京银行2025年中报:归母净... 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楫笃行,向广大投资者交上了一份优异的中期业绩答卷 ...
“县管校聘”:磨冷老师心的“合... 在教育领域,“县管校聘”被提出时,美其名曰是为了激活教师活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教师队伍的优质...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 天津北方网讯: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即将开幕之际,日前,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中...
呼和浩特家长速看!官方解读!幼...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 免除公办幼儿...
即将投用!厦门市新圩学校同和校... 新圩学校同和校区即将投入使用。 27日,由翔发集团下属新区公司代建的厦门市新圩学校(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王志江:“AI+”时代,教育何... 2025秋冬学期开学计划——“AI+”时代,贞元人何为?原创|王志江 来源|贞元教育 AI时代,我们...
和润路小学:奏响最美和声 聚力... 大象新闻记者 龚丰硕 通讯员 李晓莉 为全面开展新学期工作,凝聚教师团队力量,8月29日上午,郑州市...
上海插班生院校考试内容解析 上海插班生院校考试内容解析上海插班生是上海市教委同意的,由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华理、东华、上大、...
新乡市中小学安全素养展示活动成... 8月28日,市教育局在永宏高中组织开展了2025年中小学安全素养展示活动。省教育厅安全管理处一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