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爱说“随便”“都行”“无所谓”,你要引起重视了
开心田螺
2025-09-22 21:53:10
0

“晚上想吃什么?”“随便。”“周末去动物园好吗?”“都行。”“生日想要什么礼物?”“无所谓。”这样的对话,是否在您家中也经常上演?

当我第一次听到侄子用“随便”回答关于大学专业选择时,我的心被揪了一下。这个即将步入青年期的孩子,对自己的人生重大选择竟然如此淡漠。

估计有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跟孩子这么难沟通?问TA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随便、都可以、无所谓、不知道。孩子真的对一切都失去兴趣了吗?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被我们忽视了?

01

看似无所谓的背后,隐藏的情感危机

孩子爱说“随便”,并不是他们真的无所谓。很多时候,这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根本没有决定权。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孩子经常说“随便”,往往反映的不是他总被平等对待,而是他的需求大多数时候都被忽略或者压制了。这种情况下,“随便”成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

真实的创伤:一次次被否定的痛苦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家长问孩子吃什么,孩子先说“随便”,家长觉得孩子应有想法,便坚持让其选择。孩子提出“火锅”,家长以嗓子疼为由拒绝;孩子又说“吃汉堡”,家长嫌其刚吃过;孩子再提议“披萨”,家长认为热量高、蔬菜少。继续追问时,孩子只能无奈回应“我随便,都行”。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无论是挑选衣服、选择兴趣班,还是约定手机使用时间,都可能上演。当孩子做出决定,家长往往希望答案是自己满意的,有时甚至在伤害亲子关系时都毫无察觉。

02

孩子为什么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想法常被否定

部分家长过于强势,控制欲极强。在孩子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家长容易压制其自由选择的权利。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中,孩子会逐渐放弃选择,习惯将“没事,都行,我随便”挂在嘴边。

事情总被包办

生活中,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能力不足,舍不得让其吃苦,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这导致部分孩子十几岁还未洗过衣服,吃饭需人夹菜,出门依赖接送,写作业也要家长陪同,变得越来越依赖家长。

家长过度“能干”,是孩子动手劳动能力差、独立自主能力弱、无法自主做决定和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总抱怨孩子对事情不上心,却忽略了孩子冷淡背后的潜台词:“你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需求常被忽视:一个令人心疼的故事

前几天,我带儿子去商场,遇到前邻居一家。儿子见到儿时玩伴,吵着要一起喝奶茶。我问邻居家姐姐想喝什么,小姑娘腼腆礼貌地拒绝,嘴上说“不用”,眼神却不自觉瞥向妈妈。我坚持让她选,她仍吞吞吐吐地说“随便”。邻居见状,当场数落孩子,小姑娘被数落得抬不起头,令人既尴尬又心疼。

过分懂事的孩子很少做选择,即便心里有想法,说出口的也往往是“随便,我都行”。因为在他们看来,表达需求是对别人的“索取”,明确选择则像是对别人的打扰。

03

情感忽视的长期代价

当孩子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发展出深深的“不配得”感——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想要的东西,不值得别人为自己费心。

这种自我价值的贬低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甚至未来的职业生涯。一个总说“随便”的孩子,可能会对未来失去热情和好奇心,感到无聊无趣,甚至自信心不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模式可能会代代相传。今天说“随便”的孩子,明天可能成为同样控制欲强的父母,因为他们从未学习过如何健康地表达需求和做出决定。

04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随便”,成为有主见的人?

1.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要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是弱小的,担心他们各项事情都无法自己胜任。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能力会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平日里,孩子出于好奇想要学着父母洗袜子的样子试一试,如果我们总觉得孩子不可能洗干净了,剥夺了他们主动做事的权利,他们便会逐渐丧失主动性,开始缺乏自己的主见。

2. 鼓励孩子自信表达

我们要告诉孩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一种很酷的事情,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同的情景中,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表达自信。

当孩子愿意尝试表达时,家长需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即使有时孩子的表达不太流利或者不太得体,我们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3. 给孩子适当的选择权

给孩子“赋权”,让孩子自己会独立思考、会自主选择,可以塑造孩子积极主动、自信笃定、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通过一次次的选择,孩子清楚了,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即使选择错了,也可以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撞一下南墙,就知道头有多疼了。这样的人生体验,要比家长絮絮叨叨说一百遍都要管用。

4. 允许孩子与我们争辩

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创设开放的思辩、讨论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讨论并非评判。

适当允许孩子与我们争辩,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讲道理,当他们被尊重对待、参与解决问题时,他们真的会积极地配合,思考父母提供的这些信息,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5.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跌倒了,哭了,妈妈赶紧上前,抱起孩子说:“不疼啊,乖,好孩子不哭。”孩子吃饱了,妈妈说:“好孩子,你正长身体呢,吃这点哪够啊?来,再吃点!”

05

成年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否定孩子的感受。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杀伤力甚至比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更甚,也更常见。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最基本的饥饿感、冷暖感和疼痛感都不能得到确认,那么,他如何构建自我意识呢?破碎的自我,又怎会有长久的幸福?

有一天,我在公园看到一对父子在骑自行车。孩子每次想要改变方向时,都会回头看看父亲。父亲没有指挥他,只是笑着说:“你自己决定要去哪里,我会跟着你。”

孩子犹豫了一下,然后自信地转向了左边的小路。父亲果然跟着他,没有质疑,没有指导,只是陪伴。

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不是指挥他们去向哪里,而是给他们掌控方向的权利,并相信他们的选择。

如果我们不去理会孩子这些口头禅背后的真正意思,探究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而是停留在主观感受,贸然给孩子贴上“不听话、叛逆”的标签。

那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僵,和孩子只会越来越远。

人最绝望的不是困苦,而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掌控感。只有敢于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把人生攥在自己手中。

来源:网络、班主任家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华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北华... 北华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笔试: 不考察笔试 专业课面试: 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成立条件和法律效...
“六个一”织密校园安全网 (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吴明杰)新学期伊始,邯郸经开区教体服务中心在全区中小学、...
厦门一中新增分校,预计明年秋季... 近日 湖里区政府对外发布 关于开办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湖里分校等 两所学校的批复 其中之一是 福建省厦...
常年被忽略的5所985大学,实... 提到“985大学”,你的脑海里可能立马浮现清华、北大、复旦这些顶流,但其实,985家族中还有一些“低...
Z世代中文使者“联结”新丝路 兰大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开展中文课堂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研习活动。受访者供图 2025年暑期,...
家长不妨适当“罢工”,引导孩子... 有些家庭教育中存在 “家长过度包办,孩子缺乏责任意识” 的问题。这位老师用一场特殊的 “教育实验”,...
大连海洋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 大连海洋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笔试: 无笔试 专业课面试: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负有哪些法定义...
安阳市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 根据《河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关于做好2025年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豫教资〔2025〕2...
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孩子的童年... 文/婷妈 楼下的小女孩朵朵,每次放学回家都蹦蹦跳跳的,手里攥着捡来的树叶、画得歪歪扭扭的画,或者是自...
2024秋版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 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冀教版】一年级上册(2024秋版)数学电子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