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这个话题可能会被骂,但忍不住还是想说一下。
01
— Dr小鱼 —
前几天回成都,跟一个老朋友相聚聊天,说起孩子就业,她焦虑得不行。
她半开玩笑地说:“都怪当时笃信张雪峰,选错了专业……”。
这位朋友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也没找到任何工作,正在家里蹲着,每天对她抱怨连天。
四年前的高考,她家女儿发挥得好,成绩很不错。
孩子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有点想学临床医学,但是当时我朋友迷上了张雪峰,天天听他的直播。
那时候,张雪峰在各大平台喊着:“普通家庭千万别学医学,周期太长了,学计算好。”
朋友就记住了这句话,力劝女儿学计算机。
再加上四年前计算机是热门,分数高,同档次的学校,计算机专业收分比临床医学高,填计算机不亏分。
她女儿也就顺从妈妈的意愿选了计算机。
当时计算机确实很火,满大街都是“年薪百万”的传说。
但上了大学后,她女儿才发现自己不仅不喜欢计算机专业,学起来也非常艰难。
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很难很深,想学好不容易。
所以,整个大学期间虽然很努力,分数绩点也不高。
由于绩点不高,保研考研的机会都很小,就想着本科毕业找工作就业。
结果,从去年到今年,不要说正式工作,她连实习都找不到一个。
这两年全国互联网大厂都在大规模裁员,985高校的计算机本科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像她这种普通一本的计算机“差生”了。
如果当年遵从孩子的心愿去学医,虽然这条路很辛苦,但至少是她喜欢的,学起来也没有那么困难。
学临床医学当医生,去不了公立医院,还能去私立医院,去不了三甲,还可以去社康,短期内也不会被Ai淘汰。
总之,比当年挤热门去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好得多。
朋友说起这些,后悔得不行。
02
— Dr小鱼 —
听她说了很多,我自己也非常感慨。
进入社会二十多年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永远不要追求所谓的“确定性”。
因为这世界压根任何确定性,唯一确定的就是:变化。
一个人什么时候接受了这个观点,什么时候就开始真正走向成熟。
大家想想看,十年前所有人都盼望房价下降,认为只要房价降下来了,人就没那么辛苦了。
可如今房价真的降了,也没有人在乎房子了。
年轻人不再买房,有房的人也不再换房,房子不再是那个向往的目标了。
再看生育政策,五年前,生二胎还得罚款,如今发生育补贴都没人愿意生孩子。
而曾经年轻人最看不上的“铁饭碗”,如今却升级成了“金饭碗”。
所以,时代变化真的得很快很快。
用今天的经验去预测未来,是最最愚蠢的。
03
— Dr小鱼 —
其实,专业选错也不能全怪张雪峰。
你愿意听张雪峰的话,其实只是因为你本来就想听他这样说。
张雪峰的专业选择早就有“翻车”的记录。
去年就有人扒出张雪峰在2020年的时候大力推荐土木工程和建筑,当时他言之凿凿地说,学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好。
但现实是,四五年后当这些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发现,中国城市化陷入低潮,大量房地产公司倒闭,上万家设计院关门。
2025年,土木工程、建筑学等成为大学志愿填表最冷门的专业。
张雪峰并不是故意误导家长。真相是,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预测未来。
我想,不久以后的几年间里,现在全网志愿专家热捧的各种专业和路径,包括且不限于计算机、考公、考编、国企央企……,说不定都将迎来大面积的翻车情况。
等这批高考生毕业之际,就会知道当初追赶热门,听信他人的代价有多大了。
人们太容易把别人的声音当成确定的真相。
所以,千万要警惕那些言之凿凿的“确定”。
我个人认为,拥抱当下,允许变化发生,或许才是普通人最智慧的心态。
落实到人生的选择上来说,我觉得最好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时代在不断变化,今天的冷门可能是明天的热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擅长做到精通,在一个领域钻研下去,总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成功。
对于这个问题,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