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位老家的亲戚打电话。
她家闺女大学快毕业了,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但考公、考编太难了,班里同学都挤破头了,她真怕闺女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
我听了心里一咯噔。
这话太熟悉了!我们身边很多父母,特别是自己吃过苦的,就特别想给孩子找一条“万无一失”的路。
可结果呢?
往往把孩子推向了更拥挤、更没前景的赛道。
越穷越想稳定,越追求稳定,反而离真正的富裕越来越远……

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柜员……这些“铁饭碗”很受普通家长青睐。
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拖欠工资、福利有保障,说出去也好听。
父母深知缺钱的苦,见过太多失业或创业失败的例子,就想让孩子稳稳挣工资。
但你想过没有,这些岗位一个坑几百个人在抢!你的孩子,凭什么能脱颖而出呢?
更残酷的是,一些传统“铁饭碗”正在被取代。
比如随着生育率逐年下降,教师岗的需求大幅下滑,很多师范专业的孩子,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工作。
我认识一个朋友张姐,当年费尽心思把女儿弄进银行当柜员。
没想到才三年,AI柜台、手机银行就都普及了,银行不需要开那么多窗口了,张姐的女儿整天为业绩发愁,就担心被优化。
张姐现在真后悔了:“早知道,还不如让她去学门有技术含量的硬本事呢。”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赚钱”,选择把他们送进那些看似门槛低、来钱快的行业。
比如简单的数据录入、基础翻译工作、流水线上重复的装箱工人、基础会计工作等等。
我说这话可能得罪人,但咱们得面对现实。
这些工作算法早就学会了!而且AI不要工资,不会请假,出错率还低。
老板会怎么选?答案不言而喻。
如今的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已经替代了15%-30%的流水线岗位,智能客服系统的替代率已经超过60%。
而且这些工作做了三五年,除了熟练度之外,几乎学不到什么新技能,能力也得不到太大提高。
等年纪大些了,很容易被更年轻的劳动力替代。

累死累活把孩子供到大学,难道就是为了让他继续苦哈哈吗?当然不能!
真正的稳定,不是在哪儿待一辈子,而是走到哪里都能有饭吃。
所以,专业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这一点又十分考验家长的经验和长远的眼光。
不但要选择处于上升期的行业,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这些行业会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孩子的个人发展也会更快。
而且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成绩,无论孩子处于高分段、中分段、低分段,都要能给孩子规划出一条宽阔大道。
你像2025年高考时,我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

一个是同事老李,他家儿子成绩一直不错,但也不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就在650分左右徘徊,而且家庭条件一般,也供不起他一直深造,最好还是未来能早就业、早挣钱。
为了选专业的事,老李特意跟儿子一起做规划、挑大学、选专业。
最终他们选择了重庆大学的土木工程,方向是国际工程管理。
家里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学完了也是“下工地”的。
可老李和儿子就是看准了“一带一路”的国策。
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帮外国建港口、修铁路、搞基建的需求有多大?
这里面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会管理,还能跨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这才是老李为儿子规划的赛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这碗饭,AI抢不走,别人也替不了。

另一个例子是个低分段的孩子,也是男孩,成绩在二本线上下,属于稍微发挥不好,可能就得复读的情况。
这孩子妈妈也是我同事,她跟老公很清楚自己儿子的情况,俩人一通商量研究。
最后他们给儿子报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导弹维修技术。
别看是个专科院校,但这个专业可太牛了,毕业之后航空航天院所、部队相关单位都抢着要,根本不愁就业。
看到区别了吗?
这就是规划和不规划的差别!
咱们做家长的,在学习上辅导不了孩子了,但在专业选择和就业规划上,一定要多学习,跟上孩子的节奏,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别因为自己不懂,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孩子本来分挺高的,却选择了“独木桥”专业,毕业即失业!
那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