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启寿:出来找工作这么难,我们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上大学
开心田螺
2025-08-24 23:13:01
0

编辑荐语

在非理性认知流行且被普遍关注的时代,如何理性看待高等教育的时代变迁、大学对个人发展的本质价值,认识大学不可替代的人类能力培养,既关涉个体成长,也关涉时代转型期大学形态的重构。

大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的延长线,更是视野的拓展地、自我的发现场与未来的应变力。大学无法承诺阶层跨越,却能为个体注入抵御风险的核心竞争力——见过世面的眼界、觉醒的自我意识、可迁移的通识能力,以及超越功利的学习自觉。

现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受教育者推上某一个位置,而是让他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大学所能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应该是别人拿不走,技术替不掉的明辨思维、自学能力、共情胸怀和面对未知的勇气。唯有保持清醒和热情,学会思考,杜绝没必要的重复,在不确定中锻造生命的韧性,认知的能力,学会包容,才能气定神闲站在每一根树枝上,而不担心树枝折断。

牛老师告诉即将奔赴大学的学子一个颠扑不变的道理:教育的真正回报,从来不在“一纸文凭”之中,而在“翅膀硬了”之后。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亲爱的同学们:

去年市老干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首届“莘莘学子·银发寄语”活动,反响良好;今年继续举办,很有意义。首先我代表在座的“五老”,对大家考上心仪的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

想了三个小话题和大家聊聊天。

一、古人拿到录取通知书什么这么兴奋?

分数一出来,大家手机上收到最多的祝贺短信估计是“金榜题名”,也有一半条“蟾宫折桂”之类这都是科举用语。科举制度1905年废除距今整整120年了,但科举文化未离场。

有人说,现在的高考制度是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演变来的。那我问问大家:在各位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有没有人叫个出租车或开上私家车,不管红灯绿灯,一路狂奔,把城里的大街小巷草一口气看完的?(笑声)没有吧?但历史上有,人家唐朝的孟郊做到了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老孟欣喜若狂,当下赋诗一首,名叫《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按说还是个稳重人,46岁才考进士。假他从20岁开始考起,他至少补习了26年,考了8次才上了线。难怪他一反常态,整个人都飘了

再问问大家:在座的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有没有人因为一时兴奋过度而导致不省人事的?(笑声)肯定没有!但历史上有,人家明朝的(小说人物)范进做到了54岁的老复读生一路大喊“我中了!我中了……”随后晕过去多亏有个老丈人胡屠户,几个巴掌才打

孟郊拿到录取通知书就是公务员,年后当上了溧县县尉(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兼税务局长);范进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参公管理”,全家免除赋税徭役,乡绅捐赠土地房屋、仆人丫鬟主动上门。

科举就是这样让人要死要活,冰火两端天堂和地狱之间,就差这张录取通知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它是选官制度,兼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而高考只是教育制度,职业资格得另外去考。今天,考取职业资格比考取入学资格困难得多

牛启寿老师在“莘莘学子·银发寄语”“五老”结对关爱优秀大学生活动上讲话

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用了短短20几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高校毛入学率15%以下)到“大众教育”(15%-50%),再到“普及教育”(50%以上)的三级跳”,去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60.8%,高考录取率多年保持在80以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以我市为例,连着两年,特岗教师录取比为20:1,公务员为30:1,“三支一扶”为35:1,考大学易,考工作难!

因此,不光是我们这些即将高校的大学生,全社会都应该理性看待上大学

今天大学提供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高深学问”,而是被科技不断“垫高”的基础知识,大学就是基础教育的延长线,大一即高四……

今天上大学是人生必需的一个经历,社会发展,水涨船高,读书只是提升自己,与今后的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书里再也没有“黄金屋”之类的东西……

今天大学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延缓就业……

好了,还是让两位古人穿越”回来吧他俩和大家一样,也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我们看看是怎样一个场景:

孟郊,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因为四年后的工作是个未知数同学嚷嚷要他写首诗志禧,他抓耳挠腮憋不出一个字,情急之下,偷偷拿出手机找D老师DeepSeek)帮忙;

范进,举业艰喜忧参半中举后再不受丈人的气了但他家原是贫困户,脱贫验收刚刚退出,一时凑不齐学杂费,让他发愁范进只好硬着头皮又给老丈人下话胡屠户担心女婿大学四年出来找不上稳定工作,一口回绝最后还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他了底

二、为什么还要上大学上大学会让生活的可能更有可能。

高考红利时代过去,上大学的性价比降低但我们不敢轻易否定高等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上大学的核心价值是为未来提供一种可能。

第一,上大学是出去见世面大学继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未来工作、生活做准备,这和上中学一脉相承。但上大学和念中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上大学是远离本乡本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见世面”。中国的大学一般都在“大地方”,全国各地的人汇集在一个学校,是我们在小学、中学完全见不到的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带来不同的文化,会极大的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的情感态度,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小地方的人到大地方去接受高等教育,无异于接受人生的一洗礼慢慢我们就会发现,见过世面和没有见过世面的人,看世界、想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上大学会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古希腊神庙上赫然写着“认识你自己”,是说人要认识自我是件难事。以职业理想为例,大家上幼儿园时,老师问长大后干啥,大家会七嘴八舌抢着回答当老师,当飞行员,当科学家……上小学开始做题,高中更是一门心思全在做题。做了几摞子题后,反而不知道自己除了做题还能干什么,还该干什么。这些年,偶而有家长请我给孩子参谋高考志愿,一般我先要问孩子以后想干啥,准大学生们要么一脸茫然,要么会说干啥都行做题都把职业理想做没了也难怪学生,在分数至上教育环境里,学生完全是由分数定义的,他们一头扎进题海,哪有空闲思考其事?上了大学,一旦从题海里钻出来,呼吸自由空气,大家就会发现,分数之外的天地大着呢生活远不止于做题,还有诗和远方!脱被分数定义的“我”,大家就会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类哲学问题,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职业意识逐渐发育,“我该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这些问题慢慢就明白了。

第三,科技使职业加速进化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写道:“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这就是美国的简史。”也是世界各国的简史。一部人类发展史,可以看作职业进化史。人类一进入工业社会,规则性的体力劳动就被机器取代;一进入信息社会,规则性的脑力劳动就被计算机取代。现在只剩下非规则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非规则性的脑力劳动已经开始被AI蚕食。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已大大减少而好多新职业还没有开发出来。上大学能让我们系统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技能职业的互动关系及变化趋势,以更好地适应变化莫测的未来世界

第四,这个社会事实上已经是“文凭社会”1979年,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写了一本书,叫《文凭社会》,核心观点是“教育学位是一种体现社会地位的通货,可以用来交换获得工作的机会。”他阐述说,任何社会都得有选人标准,在过去凭的是等级身份,而在现今社会则凭的是文凭(证书)。是的,文凭贬值不等于文凭无用。如果文凭真的无用了,那街道上的办证小广告也就消停了。事实是,世上没有不需要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任何职业都有职业资格,而职业资格对应着学历资格。没有大学文凭,莫说找工作,怕连历投出去都没人看。

三、上大学要学到真本事,就是干啥工作都离的本事。

出来就业是很难,但只要四年学到真本事,不怕无处安身立命机会永远隐藏在自己的实力中

大学,不在“大”而在“学”。大学占地有多大,名头有多高,校园有多美,其实与我们作为一个求学者关系不大。大学再大,楼再高,我们天还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但大学的“学”(学风、学科、学术等)就大不一样了。它和我们这四年的学习成长息息相关!说大学是“泡菜坛子”,就大学的校风、教风、学风。大学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建共创共享良好风气熏陶,人会发奋努力,早起晚归泡图书馆,读文献,查资料,做研究;不良风气习染,人会萎靡堕落,想方设法逃课,睡大觉,点外卖,捣手机。中学老师是保姆,大学老师是导游。大学不像高中从早到晚有班主任跟着,得学会自我管理。这极大的考验一个人的觉悟力、内驱力、自制力因为高中三年拼死拼活,苦不堪言,因此进入大学,便有“歇一歇缓一缓”的想法,但是歇缓离躺平只差半步,放展歇缓就是躺平“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真正的成长就得绕过舒适区。大学老师讲课也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揉碎嚼烂,上大课提纲挈领,因此学会自学,这太重要了:大学大学,大不过自学!自学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周国平)

学业不为“专”而为“通”。大学教育是分专业的教育,所有专业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所以大学教育应该是“透过专业的教育”,而不该是为了专业的教育”。专业立身看家护院,是生存能力;而通识“仗剑走天涯”是发展能力。大学当下正处在专业大幅调整的风口,一些专业变得不安全我看了统计,截止去年底,我国高校共撤销专业1428个,新增专业1839个。专业不确定是未来不确定的主要原因。应对不确定性,唯有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业的弹性和韧性,培养自己可迁移的通用性能力,如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创能力、环境感知能力、批判理性思维能力等等,唯通识,才普适!

课程不贵“显”而贵“隐”。大学里排在课表上的是显性课程,它提供知识体系,支持共性发展当然要学好,不挂科。但大学里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需要有足够的好奇和热爱才能发现。如老教授的某一句话,专家讲座上的某个观点,优秀同学的某个良好习惯,图书馆里的某种味道……这些都有可能在特定的场景中感染你、激励你、照亮你,对你的个性成长甚至一生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大学宿舍比教室更重要,因为小空间里情绪更容易传染,让志同道合者建立深刻而持久的关系。报道说,清华大学、哈工大等高校,曾有一个宿舍走出三个院士的美谈;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和CEO梁汝波是南开大学的室友,这些绝不是偶然的,隐性课程重要

最后,引用一句网上名言,回应一下题目也与同学们共勉:

出来找工作这么难,我们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上大学?

——树上的鸟儿从不害怕树枝会折断,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牛启寿,平凉市政协原副主席,平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本文是2025年8月15日在“莘莘学子·银发寄语”“五老”结对关爱优秀大学生活动上的讲话,略有改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平职业大学函授大专报名费多少... 标题四平职业大学函授大专报名费用解析性价比之选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成人...
近10年最长学期即将开启!新教... 交汇点讯 2025年暑假余额已不足,江苏中小学生们就快开学了!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此前发布的消息,202...
我和自己聊了聊,然后神奇的事情... 01 第三期精华课就快要开课了,然而这一期目前尚未达到6人的开课标准。但我决定,只要已经报名的同学们...
纳新特辑丨职出新材,规划未来—... 我们给你舞台 发光发热 职规招新啦 逐梦进行时 期待你的加入 开启美好大学生活 期待大家的加入...
东盟小语种强势!广西外国语学院... 2025年上半年,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公布最新校友会2025中国...
孩子在初中当了3年班长,到了高... 不过才一个多月而已,就觉得和孩子晚上在一起聊天的感觉已经过了很久。 昨天晚上是孩子上高中的第一个晚自...
校研会研究生杂志社招新!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苏州大学研究生会招新季即将启动 今日起,苏小研将循环推送 满“研”是你,一见倾...
40度高温军训致15岁少女猝死... 8月14号,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一个15岁的高一女生在军训的时候突然心脏骤停,抢救没成功就去世了,当...
牛启寿:出来找工作这么难,我们... 编辑荐语 在非理性认知流行且被普遍关注的时代,如何理性看待高等教育的时代变迁、大学对个人发展的本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