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校长图鉴,这三类校长,有你熟悉的吗?
开心田螺
2025-09-19 12:21:27
0

文/Asher

责任编辑/Lucas

随着国际学校“换帅潮”到来,不少学校因“新校长上任”成了热议话题。

有校长从公立名校转身而来,带着系统管理的严谨与规范;也有海归背景的校长,带来开放的视野和前沿的教育理念;也有校长从学校内部成长,熟悉校园,更懂得教师和学生的脉搏。

不同背景的校长,像是不同的解题思路,为学校的发展写下各自的注脚。

公办基因校长:整体与细节兼顾

李校长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周一例会时,所有老师需提前十分钟到场。有人小声抱怨:“国际学校哪有这么严格?”可李校长只是淡淡一句:“学校的节奏,得从老师的表率开始。”

李校长曾任大湾区一重点公办普高的副校长,长期负责教务与年级管理,对学生成绩追踪、教师考核、升学规划有着十足的经验。几年前,市里新增一所投资巨大的民办国际化学校,投资人希望请一位名校长坐镇,多番咨询后便将目光锁定了李校长。在投资人的热情邀请以及自我教育理想趋势下,他最终加入了这所学校。

初到学校,李校长就展现了其雷厉风行的性格。他做事干脆,不喜欢拐弯抹角。开会时,别人可能还在铺陈背景,他已经拿起笔在白板上画流程图,分派任务。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目标是什么?谁来负责?什么时候完成?”这种结果导向的风格,让年轻教师觉得压力不小,但也让学校的各项事情推进得比以前快得多。

面对不熟悉的国际课程体系,他没有逞强。第一次参加IB培训,他当众表达自己的疑惑,还像学生一样不停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程?评估标准是怎么定的?此后连续几个月,他几乎天天泡在学科组里,向比他年轻的教师请教。这种谦逊与求知,让教学团队放下了担忧。

在团队管理上,李校长延续了公办校的传统:讲究集体。他设立了一个学术委员会,每次课程改革或校务决策,都要把学科主任、主科教师拉进来讨论。有时候,会议会开得很长,大家吵得面红耳赤,他却乐于看到这番场景,让团队的意见在充分博弈后再落地

李校长还有个习惯:几乎每天早晨,他都会站在校门口,看着学生一个个走进校园。有时夸赞学生“今天来得很早”,有时一个提醒“衣服要整齐”。老师和学生们起初觉得拘谨,但渐渐明白,这种存在感是对师生看得见的关怀。周末校园空荡荡,他却常独自巡查校园,从食堂到操场,从宿舍到教室,默默记下问题,下周一再交代给相关负责人。

在李校长的带领下,一年过去,学校招生稳步增长,学生管理不再松散,教师队伍也凝聚了起来。当问及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李校表示:我只是和学校一起踏实成长罢了

海归型校长:国际教育的“原住民”

与李校那种带着公立印记的校长不同,王校长的上任仪式看起来更像一场社交派对。那天,她穿着剪裁利落的西装,手里端着咖啡杯,和家长、老师逐一寒暄,迅速拉近了距离。

她从小就读国际学校,本科毕业于加拿大某大学,硕士和博士生涯则在美国度过,属于是国际教育的“原住民”。临毕业前,她在机缘巧合之下直接进入这所国际化学校任教,并很快升任副校长。

对她来说,国际教育体系如母语般熟悉。一次在教学研讨会上,她就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把最新的国际教育趋势讲了半个小时,收获了众多老师乃至校长的称赞。

王校长的关注点常常在创新,她喜欢抛出新鲜的概念,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构想。一次课程会议上,她提出要把“本土化调研”纳入学分体系。老师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她却已经兴致勃勃地描绘学生走进市场采访、进入博物馆策展的画面。有人担心执行困难,她却坚持:“国际教育就是要勇于尝试。”

学校老师都知道,王校长很少在办公室坐着,而是常常穿梭在校园各处,并热衷于参加校际会议和国际教育论坛。每次回来,她总能带来一摞名片和新的合作意向。有老师调侃:“我们校长像个公关经理。”可正因为有她不断地对外拓展,学校的升学资源、国际竞赛渠道、外籍教师招聘,相比于其他学校都有优势。

王校长不仅业务能力出色,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她也十分有亲和力。因为同样从国际学校毕业,她很容易和学生聊到一起:“我当年考雅思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也参加过类似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学生把她当作知己,家长认为她是有经验的过来人,这让她天然带着一种榜样光环。

但习惯了西式思维的她,有时也太过于直爽,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某次家长会上,有家长问自己孩子成绩能不能上申请美国的一所学校,她直截了当地回答不能,现场气氛一度陷入尴尬。但是在陪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她也逐渐学会了调整语气,把实话转换成更委婉的方式。

她任职副校长以来,学校的招生宣传更有国际范,学生的课程与活动更加多元。王校将自己视为学校启航的风帆,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也为学生成长指引方向。

“本土派”校长:始终扎根校园

相比以上两位校长,陈校长的故事更像是一段从老师熬成校长的成长史。她16年前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进入这所位于大湾区的民办学校,后来参与了学校国际教学体系的筹建。

最初,她负责与外校的国际课程负责人沟通,陪着学生跑各类竞赛,还需要帮学生做升学指导。一步步,她从教研组长到教学主任,再到今天的集团校校长。

“我就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对学习新事物没有负担。”她常常这样对新同事说。陈校长的最大特点,就是面面俱到、亲力亲为。校园里每一间教室的设备、每一次活动的流程、甚至食堂窗口的布局,她都能说得清清楚楚。老师们笑称:“校园里哪块灯坏了,校长绝对是最先知道的。”对她来说,管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而是卷起袖子和团队一起解决问题

正因为一路走来,陈校特别懂得教师的难处。一次集团整体的课程体系改革,老师们因为新增项目感到工作量太大,有人抱怨想辞职。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和老师们一起算课时、分担工作,甚至自己主动接下了几节课。正是由于她同理心强,且善于平衡团队各成员的工作量,让团队对她信任感很高,即便意见不合,也愿意沟通。

作为民办学校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校长,她也有着明显的“本土烙印”。她深知家长对国际教育的期待与焦虑,所以特别注重家校沟通。每次家长会和招生宣讲会,她总是第一个到场准备,活动结束后依旧留在现场,给家长耐心解释课程选择、升学路径。这种与家长建立起来的粘性,是她在职位之外的最大资本

她的成长轨迹也让她深知务实和渐进的重要性。陈校长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她擅长的是,把每一个任务拆成小目标,逐步推进。比如学校计划新开设的课程,她先从两门实验班试点,发现效果达标再逐步推广至全校。

日常里,陈校长依旧保持着“老师”的气质。午餐时间,她会在食堂和学生坐在一起,询问对菜品的意见,顺便聊聊学习情况;每周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团队开课程沙龙,边喝茶边研究课表。很多年轻老师说:“她不像是校长,更像是一位大姐姐。”

尽管没有惊艳的合作,也缺少耀眼的新闻,学校在王校的带领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成长节奏——低调却扎实。王校也表示:把教育这个故事讲好,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

无论是来自公立教育系统的深厚积淀,还是留学归来的管理思维,抑或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每一位校长的成长轨迹,都在塑造着中国国际化学校的多元生态。不同背景带来的视角差异,恰恰构成了学校发展的张力与活力。

但校长的背景只是起点,不能定义全部。真正决定国际化学校走向的,是他们能否跨越经验局限,把过往经验转化为推动学校成长的力量。国际化学校需要的,并非某一类“标准答案”,而是一位愿意倾听、善于整合、敢于创新的教育掌舵人。

(文中人物均为虚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开学第一课——在阅读中开启你的... 在阅读中开启 你的大学时光 开学第一课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开启人生最精彩的四年旅程!图书馆为你准备...
郑州高新区万科城小学:别样教师...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张格格 史云霞/文图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郑州高新区万科城小学以“...
在国际学校,我们这样教孩子爱国 文 / Lucas 责任编辑 / Asher 今年是反法西斯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不仅承载着...
小心求职“上岸”变“掉坑” 文/静子 图/赵晓苏 第一天仅需完成资料录入等工作,第二天需要个人垫资进行测试分析,此后以“数据修复...
宁波留学中介招聘 一、如何找留学中介 寻找合适的留学中介是留学准备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对于宁波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一...
“体育外卖”能否“喂”出健康体... “叮——”手机的订单详情页跳转到“支付成功”页面,一个小时后,一名体育教练将上门提供训练服务。 近期...
重庆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班如何选... 《重庆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班如何选?这几点很关键》 考公免费咨询电话:4009810787 在重庆,...
2025浙江云计算就业知名的T...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接受系统化培训、掌握...
调查 | 秋招求职避坑!“内推... 每年9至12月的秋招季,都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求职竞争加剧,各类针对...
国际学校校长图鉴,这三类校长,... 文/Asher 责任编辑/Lucas 随着国际学校“换帅潮”到来,不少学校因“新校长上任”成了热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