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高三儿子“撞墙”式美本申请,我才明白:这场“注定失败”的申请,才是他最好的成人礼
开心田螺
2025-10-30 07:29:35
0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Brenda编丨KK

“灾难”的开始:

一封发往罗马的“无头”邮件

我儿子的美高申请季,是从一场跨越大半个地球的“灾难”开始的。

作为11年级才从中国公立高中转来美国的高中生,他顶着“新移民”的debuff(负面状态),一头扎进了12年级的申请季。

我们全家都很焦虑。焦虑他的学业—— 刚来一年,成绩单上英语、历史这类课程只能用“惨淡”形容。焦虑他的活动—— 国内的竞赛背景几乎“隐形”,也没有时间去“刷”美国人看重的社区服务

我们心里都清楚:藤校无望,T30(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也基本无缘。

但即便我们把目标放得再低,过程也依然一地鸡毛。

“导火索”是他和升学顾问的沟通。那位顾问人在罗马,我们好不容易约上了一对一咨询。

结果,儿子华丽丽地错过了。理由是:他以为顾问约的是加州时间,忘了对方在罗马。

我强忍着怒火,让他赶紧写邮件道歉,重新预约。

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了他发出CC给我的邮件,电脑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行字,收件人是那位顾问:

“When can we meet again?” (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一面?)

没有 "Hi, Ms. XX",没有 "I am so sorry for missing our meeting due to the time zone confusion",什么都没有。

我当时血压就上来了:“你就这样给老师发邮件?开头问候呢?正文叙述呢?”

儿子一脸无辜地转过头,音量比我还大:妈,我跟同学、老师发邮件都这样啊!有事说事,效率多高!这不是很正常吗?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比“申不上好学校”更严重的问题。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专业沟通”和“朋友聊天”的边界感。他不知道, 在真实的社会运转中,礼貌、清晰的叙述、尊重对方的时间,是沟通的基石。

而大学申请,这个他人生中第一次需要“独立”面对的重大项目,就是来“逼”他学会这些的。

我告诉他:“这不是交朋友,这是学习融入社会。”

“我的人生很无聊”:

当AI成了他的“灵魂拷问”师

如果说邮件是学习“如何与世界相处”,那么写文书(Essay),就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

这也是他撞上的第二堵,也是更硬的一堵墙。

美国大学的文书题目,都极其“务虚”——“分享你的故事”、“描述你的一次失败”、“你最看重什么品质?”

儿子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了三天,最后憋出一句:我没什么好写的。我的人生很无聊。

他刚来美国一年,没有戏剧性的文化冲突,没有惊天动地的社区贡献。初稿干巴巴地写了自己在中国如何刷题,如何喜欢数学。

说实话,那一刻我也很无助。 在国内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们,似乎也从来没有被这样“拷问”过灵魂。

还好,生活在这个时代,有新的工具。

我对他说:“你觉得无聊,那试试问问AI,一个像你这样的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挖掘故事?”

他半信半疑地打开了Gemini。接下来的一个星期,AI成了他的“陪练”和“灵魂拷问”师。他不断输入自己的经历,AI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启发者,引导他:

“你解出那道数学题时,除了‘开心’,还有没有别的感觉?”

“‘坚持’这个品质,除了用在学习上,还在哪里体现过?”

“你为什么喜欢数学?是因为它有确定答案,还是因为享受过程?”

    渐渐地,他打磨出了自己的核心故事。他不再是“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而是“一个面对难题时,享受过程且绝不放弃的坚持者”

    这是17年来,他第一次被“逼”着去思考“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他不仅发现了自己“坚持”的特质,也通过这个过程确认了自己对数学是“真爱”,而不只是“擅长”。

    这,是申请季给他的第二课:认识自己,远比GPA重要。

    结局:

    最好的Offer,名字叫“成长”

    申请季还未完全结束,但结果,早已不再是我们的焦点。

    由于学业成绩和活动的硬伤,我们对录取学校并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看着儿子,我觉得我们已经赢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半年里:

    他从一个连专业邮件都不会写的“社交巨婴”,成长为一个懂得基本商业礼仪的准成年人。

    他从一个只会“刷题”的机器,变成一个开始自省、懂得如何“讲故事”的少年。

    他看清了自己的短板(语言),也找到了自己的长板(数学和坚持),并且学会了如何与朋友协作,在迷茫中互相支撑。

      我忽然觉得,他是否进名校,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

      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本质上是残酷的。它强迫一个17岁的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把自己打包、定义、推销出去。

      但它也是仁慈的。它给了孩子一个黄金机会,在踏入社会前,停下来,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探索和清算。

      我相信,这份“认识自己”的收获,会比任何一封藤校offer,都让他受益终身。

      他收到的最好那份Offer,名字叫“成长”。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速看!北京多所“双一流”高校有... 北京向雄安疏解的高校建设又有了新的进展。 10月15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四栋学生...
      美国不留,中国企业家不要,这届... 文|清扬 编辑|清扬 十年前,拿到美国名校offer等于半只脚踏进硅谷,是留学生圈的共识,但现在,情...
      一丹奖2026年提名正式启动 ... 10月28日,一丹奖基金会宣布,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2026年提名工作正式启动。该奖项旨在...
      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后,四种家长...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太多的教育概念,也相信老师能把孩子管教得很好,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做错事情,一个学...
      儿童启蒙APP跳转低俗广告,“... 10月29日上午,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向用户表示诚挚的歉意。据报道,此前,有网友反映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
      黄仁勋称美国AI芯片需要向中国... 政知见2025-10-29 18:45:17 撰文 | 熊颖琪 10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
      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 今天,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全国共有47项。 此...
      12岁女孩讲英语卖货赚10多万... 近日,广州一家文具店内,一名12岁女孩用流利英语与外商交流推销荧光笔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有网友赞女孩有...
      陪高三儿子“撞墙”式美本申请,...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Brenda编丨KK “灾难”的开始: 一封发...
      锌是“智慧之根”!这4种高锌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未来,在孩子漫漫生长的路中,父母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希望,希望他们快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