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留,中国企业家不要,这届留学生,活成了“夹缝中的一代”
开心田螺
2025-10-30 08:01:54
0

文|清扬

编辑|清扬

十年前,拿到美国名校offer等于半只脚踏进硅谷,是留学生圈的共识,但现在,情况大为不同,留美工作已变成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硬仗。

2025年美国制定的政策,几乎把大半留学生逼到了墙角,刚毕业的留学生甚至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更唏嘘的是,带着“海外镀金”期待回国的他们,也没有收到好消息。

是何原因,导致留学生的处境变得这么艰难?“夹缝生存”的他们,该如何破局?

“两头不靠”的困境

“凌晨三点的洛杉矶我没见过,但凌晨三点被拒签的邮件,我看了不下十遍。”

当代的留学生,像被夹在两道无形的墙中间,美国的大门越收越紧,回国的路也没想象中好走,可谓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早些年,“留学生”三个字可是香饽饽,国内很多企业都抢着要,含金量十足

国内企业看海外文凭,眼睛都发亮;外企扩张缺能对接国际业务的人,本土公司想借“海归” 撑场面、学经验,连简历都不用细看,报出海外名校名字就能优先面试。

有HR回忆,2015年前后招市场岗,海归候选人哪怕没相关经验,也都有很多人要,其薪资普遍还不低,理由很简单,“见过世面,英语好,自带国际化光环”

可现在,这层光环早就黯淡了,不是留学生变弱了,是市场竞争太激烈

首先就是“量”堆起来了,“稀缺性”没了

2024年出国留学人数创了新高,回国的比例也高达70%,尤其是英国、澳大利亚等一年制硕士项目的毕业生增多。所以,市场上的海归一下从“少数派”变成了“常规选项”

更关键的是,国内高校的实力追上来了,清华的人工智能、北大的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能直接和国际名校掰手腕,企业发现“不用花高价招海归,本土顶尖生照样能顶事”。

其次是需求变了,光有海外经历不够用,以前企业缺的是“见过世界的人”,现在缺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只要学生去面试,问得最多的就是“你做的项目,怎么落地到我们的三四线市场?”“你说熟悉海外供应链,能帮我们搞定某代工厂的业务吗?”等问题。

最后一点就是“信任滤镜”碎了。

前几年冒出不少“文凭工厂”的乱象,有些所谓的海外名校,国内企业根本没听过,面试时连毕业证都要反复核验。

加上部分留学生抱着“镀金”的心态,专业没学好,实习经历一片空白,回来却狮子大开口要高薪,反倒让真正有实力的海归跟着受牵连。

现在企业招海归,先查学校排名,再问实习项目,最后还要考专业实操,“海外背景”就变成了加分项而非通行证。

数据显示,76%的岗位都明确要求“技术+商业”的综合能力,光靠文凭撑场面根本行不通,所以现在社交平台每年都会出现留学归来依旧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象

“夹缝中的一代”

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让不少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就业,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人才太多了,市场饱和,国外企业也在筛选,甚至还制定了许多政策。

如2025年美国安全部更新的H-1B签证规则,几乎把非STEM专业的留学生逼到了墙角:专业与岗位必须“100% 匹配”的要求,可见门槛大大提升。

更让人无奈的是,隐形的技术壁垒。因为现在世界大国综合力量竞争十分激烈,所以跨国求学的学生,生存率更加艰难。

不少公司因“技术外流风险”为由,拒绝了外国学生,一句“我们耗不起,还是招本土毕业生更省心。”让很多满心求职的人吃了一脸土,哀声载道地回去。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统计,2025年中国留学生留美就业率较2019年下降了42%,近六成STEM专业硕士毕业后,只能靠选择性实习在当地餐厅、超市等打工生存,走一步看一步。

曾经的“曲线救国”路径,在当地市场的变化下,也逐渐失效。以前不少留学生会先申请加拿大、新加坡的工作签证,再曲线转回美国。

但现在美国对“第三国工作经历”的审查越来越严,不少留学生因和外地企业有“潜在数据接触风险”,直接被拒签。

不少网友说,以前觉得美国是机会天堂,现在才发现,他们连进门的资格都快没了。之后带着“海外镀金”的期待回国,却发现国内企业的态度也早已不是“照单全收”

显然,现在的留学生,并没有那么值钱,甚至和国内顶尖学府的科研人才比起来,待遇还差一大截。

换一种思路

双重挤压下,这届留学生不得不在夹缝里寻找新的出路,他们不再执着于必须留美或必须进大厂,而是学会了灵活转身。

《2025中国留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那些能实现“国际经验本土化转化”的留学生,就业率比单纯依赖海外背景的同龄人高出32%。

毕竟现在的“海归”可不是“护身符”,只是“差异化优势”。但还有一部分留学生选择慢下来

他们不再急于找工作,而是先通过实习、志愿者项目熟悉国内市场,甚至有人主动去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历练,打好基础,再继续往前走。

对此,有人说,这届留学生是“最惨的一代”,没赶上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却遇上了各国收紧政策的寒冬;没享受到海归的红利期,却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挑剔。

但换个角度看,他们也是“最坚韧的一代”,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学会了调整心态、主动破局

美国不留,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时代背景下的政策选择;中国企业家不要,不是拒绝海外人才,而是更理性地看待“海外经历”的价值

这届留学生的“夹缝感”,本质上是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缩影,人才流动不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选择;企业招聘不再是看背景,而是看实力。

所以说,夹缝不是绝境,而是新的起点。当他们不再把“留美”或“回国”当成唯一的目标,就会发现,市场还有很多机会,未来的路也不是只有一条。

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从来不会被“夹缝”困住,而是能在夹缝中开出花来

笔者观点

其实,不只是外国留学生找工作难,世界各地本土的学生找工作也难,毕竟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人多,竞争激烈,所以生存自然艰难。

虽然这种环境对一些真正热爱学术的人不友好,因为许多海归里面有间谍,大国之间喜欢高科技人才,但也畏惧高科技人才,以致于对这些人,谨慎再谨慎,不会轻易任用。

但只要将心态放平,将自己当下的事做好,不留遗憾,未来的路自然就会越来越清晰,时代发展带来困境,自然也会给出答案,有时候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办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速看!北京多所“双一流”高校有... 北京向雄安疏解的高校建设又有了新的进展。 10月15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四栋学生...
美国不留,中国企业家不要,这届... 文|清扬 编辑|清扬 十年前,拿到美国名校offer等于半只脚踏进硅谷,是留学生圈的共识,但现在,情...
一丹奖2026年提名正式启动 ... 10月28日,一丹奖基金会宣布,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2026年提名工作正式启动。该奖项旨在...
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后,四种家长...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太多的教育概念,也相信老师能把孩子管教得很好,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做错事情,一个学...
儿童启蒙APP跳转低俗广告,“... 10月29日上午,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向用户表示诚挚的歉意。据报道,此前,有网友反映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
黄仁勋称美国AI芯片需要向中国... 政知见2025-10-29 18:45:17 撰文 | 熊颖琪 10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
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 今天,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全国共有47项。 此...
12岁女孩讲英语卖货赚10多万... 近日,广州一家文具店内,一名12岁女孩用流利英语与外商交流推销荧光笔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有网友赞女孩有...
陪高三儿子“撞墙”式美本申请,...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Brenda编丨KK “灾难”的开始: 一封发...
锌是“智慧之根”!这4种高锌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未来,在孩子漫漫生长的路中,父母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希望,希望他们快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