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好论文胜过一百篇垃圾论文。” ——这句充满底气的话语,出自一位用10年时间专注攻克一个数学难题的学者。他,就是吴宝珠(1972-), 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朗兰兹纲领基本引理的证明者,一位用200页论文解决数学界30年难题的越南天才。
作者/柏舟 编者/柏舟
数学"大一统理论"的奠基人
吴宝珠(1972年6月28日出生)是越南裔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他出生于越南河内,1997年获巴黎第十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主任。吴宝珠因证明朗兰兹纲领中的基本引理而闻名于世,该成果被《时代》杂志评为2009年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他于2010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越南人。吴宝珠早年连续两届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988年满分,1989年再次夺金),展现非凡数学天赋。他的工作为数学"大一统理论" 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从河内天才到法国学者
吴宝珠1972年出生于越南河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辉瑾是物理学教授,专攻流体力学;母亲陈刘云贤是医学副教授。家庭学术氛围浓厚,父亲曾留学苏联,深受苏联天才教育模式影响。吴宝珠15岁时转入河内国家大学的天才学校数学班,这次转学源于父亲对他之前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满。1988年,16岁的他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42分获得金牌。1989年,在学校要求下再次参赛并蝉联金牌。
1989年高中毕业后,吴宝珠原计划赴匈牙利留学,但因东欧剧变导致奖学金取消。在一位法国教授帮助下,他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于1990年前往巴黎学习。他先学习法语,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数学家迈克·布鲁意。在导师建议下,吴宝珠跟随巴黎第十一大学的热拉尔·洛蒙教授进行研究。1997年获博士学位后,他专注于朗兰兹纲领研究,2005年成为越南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2010年起任芝加哥大学教授,2023年出任数学系主任。
攻克数学界30年难题
吴宝珠的学术贡献核心在于证明了朗兰兹纲领的基本引理。
基本引理的证明:朗兰兹纲领是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兹于1979年提出的“数学大一统理论”,旨在连接数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三大数学分支。其核心难题“基本引理”困扰数学界30年,众多数学家尝试证明均未成功。
吴宝珠从1998年开始专注攻克这一难题,历时10年之久。2008年,他最终完成基本引理的证明,论文长达200多页。这一突破使得以往需要假设基本引理成立的众多数学成果得以完满确立。
学术荣誉与认可:凭借这一成就,吴宝珠获得2004年克雷研究奖(与导师洛蒙共享)、2007年奥博沃尔法赫奖等多项大奖。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授予他菲尔兹奖,标志着其工作获得数学界最高认可。
对数学发展的推动:基本引理的证明为完整证明朗兰兹纲领开辟了道路。《时代》周刊将这一成果列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吴宝珠对此表示:“基本引理只是朗兰兹纲领中的一座小山峰,爬过这座山峰后,现在可以瞭望整座大山了”。

数学界的革命性突破
吴宝珠的工作获得了数学界的高度评价。芝加哥大学物理科学系主任罗伯特·费弗曼评价吴宝珠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证明被认为是对数学的重大贡献,为整个数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吴宝珠认为数学竞赛与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参加奥数竞赛需要精通各种技能,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但危险是它们没有尊重数学自然的简洁美”。他强调数学品位的重要性,认为“培养品位需要长时间与数学相处”。吴宝珠是亚洲少数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之一,他的成功展示了亚洲数学家的实力。2019年,他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席教授,参与中国数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用十年坚守点亮数学明灯
“他的思考很深入,是水滴石穿的类型,做问题有着自己的节奏和品位”。吴宝珠用他30多年的学术生涯证明:真正的科学突破需要长期的专注和对质量的坚持。从河内天才少年到菲尔兹奖得主,他走了一条注重深度而非速度的独特道路。“他会用木炭生起壁炉,拿出好酒,放放音乐。两个小女儿总是缠着他,其乐融融”。科学价值不在于论文数量,而在于解决根本问题的深度。当数学家们继续探索朗兰兹纲领的完整证明,当基本引理成为数学研究的基础工具,吴宝珠的学术遗产依然在推动数学向前发展。“是否成为一名数学家主要取决于个人对数学的品位”。吴宝珠——这位从越南走出的数学大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学者应有的专注与品位,他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数学发展的史册上。
上一篇:专升本:国家认可的学历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