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1月14日至16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专题研讨会暨京津沪区办高校协作会第二十三届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创新学院(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举行。天津市教委继续教育处处长王勤,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孙勇,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王鑫、陈雷,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以及三地21所成人高校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关村创新学院(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院长程洪莉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程洪莉回顾了协作会的发展历程,并介绍本届会议内容。京津沪区办高校协作会已走过四十余载光辉历程,二十余届会议的持续举办为三地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鉴提供了重要平台。本届会议以“聚智融合,协同致远,书写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新格局”为主题,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深度融合,探索“AI+教育”赋能继续教育的路径,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唐建东在致辞中向来自天津、上海和北京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充分肯定了协作会在促进继续教育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强调京津沪三地在教育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期待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AI赋能继续教育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孙勇、王勤、王鑫分别代表三地教育主管部门致辞,从政策导向、区域协同和未来发展等多个维度,深入阐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性与实施路径,为深化三地高校合作指明了方向。


在三地院校代表发言环节,各地分别结合各自办学实践,分享具有启发性的探索与经验。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崔凤梅以“为推进天津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成职力量”为题,介绍学院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成职实践”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成职规划”育人模式,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并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

上海普陀区业余大学副校长周雪梅以“聚智赋能银龄,共筑乐学图景”为题,分享学校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借助现代科技拓展学习场景、丰富教学资源,将老年健康教育作为重点,构建开放包容的终身学习生态,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激发银龄群体社会创造潜力的经验。

北京东城区职工大学副校长葛海晶围绕“遇见美好,教育致远”发言,介绍学校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在发展变革与使命传承中,推动青年夜校实践,使其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重要支撑的探索。

三位代表的发言各具特色,生动展现三地区办高校在应对时代挑战、推动自身转型和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创新活力与务实精神。
会议还特邀清华大学教授吴志勇作题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梳理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以非学历教育为核心的转型方向,明确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与实施路径,深入分析非学历教育的市场需求,并就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项目提出具体思路。他强调,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是保障非学历教育成功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关村创新学院 院长
程洪莉
海淀作为科技创新高地,不仅推动产业升级,还为成人教育转型提供了契机。随着AI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成人教育可通过定制化课程帮助在职人员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岗位。同时,海淀区汇聚了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为成人教育提供丰富资源,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和前瞻性。
对本次会议,期待三地在终身教育合作中深化交流,特别是在夜校建设和老年教育方面,能形成可借鉴的成果,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此外,希望本次会议能为数字时代成人教育的变革探索出新路径。
大会还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清河艺术馆和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深入了解海淀区在推动文化艺术与终身教育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AI赋能教育转型”“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平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达成共识,决定重点推进共享资源库建设、教师数智素养提升和区域性终身学习成果认证联盟的构建。





闭幕式上,中关村创新学院(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宣读《第二十三届京津沪三市区办高校协作会会议纪要》,并通过全体代表审议通过。下一届承办单位上海静安区业余大学党总书记、校长蒋中华发表致辞。他对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诚挚邀请京津沪三地教育同仁明年相聚上海,共同续写三地区办高校协作发展的新篇章。


会后,部分代表继续参访海淀区党支部书记学院,就基层党建与社区教育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现场交流。
本次大会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机制等关键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明确未来一年内将重点推进三地共享资源库建设、教师数智素养提升计划及区域性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构建等具体合作事项。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京津沪三地成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更在实践层面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区域实践支撑。

撰稿:张嘉芮
摄影:尹硕
上一篇:张家港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段“课题进课堂”教科研训活动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