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工业分散
开心田螺
2025-11-19 10:41:34
0

高考地理中“工业分散”这一重要概念。它与“工业集聚”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共同构成了现代工业空间布局的图景。

一、 什么是工业分散?

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生产环节在空间上分离,分布到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现象。

1.核心要点

(1)空间上:从集中走向分离。

(2)形式上

整体迁移:一个产品生产的全部或大部分环节,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例如,整个工厂从沿海迁往内陆)。

环节分离: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环节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全球生产网络(这是现代工业分散最主要的形式)。

二、 工业分散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散?”)

这是高考的核心考点,需要从多角度理解。

1. 规避过度集聚的弊端(“推力”)

当工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集聚不经济”现象,成为工业分散的“推力”:

(1)地价、房价上涨:企业运营成本增加。

(2)劳动力成本上升:在集聚区,劳动力需求旺盛导致工资水平上涨。

(3)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供给不足,环保门槛提高。

(3)公共设施压力大: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超负荷。

2. 寻找新的区位优势(“拉力”)

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会主动寻找具有更优越条件的地区:

(1)降低生产成本:寻找地价更低、劳动力更廉价、政策更优惠(如免税) 的地区。这是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

(2)接近市场: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将生产基地建在产品消费市场附近。(例如,外资汽车公司在中国设厂)。

(3)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例如,将研发中心放在科技发达的地区,将组装厂放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3. 现代技术和交通的支撑(“保障”)

这是工业分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1)交通运输的进步:现代化的海、陆、空综合运输网络,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和高速铁路/公路,降低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和时间。

(2)信息技术的发达: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跨地区的生产协调、信息交流和管理的即时性成为可能,克服了空间距离的障碍。

(3)生产标准化和模块化:产品的零部件生产标准化,使得不同地区的工厂可以按照统一标准生产,最后再进行组装。

三、 工业分散的主要形式与典型案例

1.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环节分散——跨国公司

这是最高效、最常见的工业分散形式。

(1)模式: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发达国家,核心零部件生产在技术先进的工业国,而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一般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则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典型案例

a.美国苹果公司

研发与设计:美国硅谷(技术、人才集聚)

核心芯片/屏幕: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技术密集)

组装:中国大陆(劳动力丰富、成本低)

b.美国波音飞机:零部件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后在美国组装。

2. 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链延伸——国内产业转移

(1)模式:在一个国家内部,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2)典型案例

a.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装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b.沿海地区:面临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压力。

c.中西部地区:拥有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四、 工业分散的影响

(一)对产业转出地(通常为发达地区/原集聚中心)

1.积极影响

(1)促进产业升级:将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集中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2)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型企业,改善生态环境。

2.消极影响

“产业空心化”风险:如果制造业大量外迁,可能导致本地实体经济萎缩,就业机会减少。

(二)对产业转入地(通常为欠发达地区/新区)

1.积极影响

(1)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

(2)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

2.消极影响

(1)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如果引入的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2)产业依赖性:可能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五、 高考考查角度与答题技巧

工业分散常与 “产业转移”、“全球化”、“区域协调发展” 等主题结合考查。

1.选择题

直接考查分散的原因或目的。

给出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图,判断其反映的工业分散现象及区位选择依据。

比较不同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劣势。

2.综合题/材料分析题

(1)常见设问

“分析XX企业将生产基地从A地迁往B地的原因。”

“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影响。”

“简述‘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即工业分散)。”

(2)万能答题思路框架

第一步:分析“为什么转出”(推力)

原集聚区:地价贵、劳动力成本高、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政策优势减弱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转入”(拉力)

新区/发展中国家:地价低、劳动力廉价丰富、政策优惠、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等。

第三步:分析“如何实现”(条件)

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生产的标准化。

第四步:评价“影响”(一分为二)

对转出区:利(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弊(失业、产业空心化)。

对转入区:利(经济增长、就业)弊(环境污染、处于低端)。

理解工业分散,核心是抓住其 “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实现利润最大化” 的本质。在答题时,要熟练运用“推力-拉力-条件-影响”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材料具体信息,做到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将工业分散与工业集聚对比学习,效果会更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四川15所高校153个学科上榜 川观新闻记者...
特朗普政策坑惨美国高校!新生暴... 前言 作为长期关注留学动态的小李,最近一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2025秋季美国高校国际新生直接锐减1...
儿童电话手表正成社交攀比神器?... 最近,“小天才电话手表已成社交硬通货”“小天才大搞儿童社交”等词条冲上热搜。关于儿童电话手表社交功能...
雅思承认:部分考生成绩异常,波... 近日,雅思主办方向部分考生发送邮件,表示由于技术故障导致考生参加的某次雅思考试成绩受到影响,目前考试...
学历造假门,如何揭开学术圈的真...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科学家郭某涉嫌学历造假、学术造假及侵占科研经费的丑闻,如同一...
“学术神话”的崩塌:我们是如何... 当“首席科学家”的光环褪去,留下的不是丰硕的科研成果,而是一地鸡毛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谎言。近日,江苏...
【教育时讯】我县举办小学数学同... 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11月18日,我县举办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 交汇点讯 11月1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
高校思政教育:在多元思潮中锚定...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郭金龙 当代社会思潮日益多元,不同观念交流碰撞的态势逐步...
北京“班超”总决赛 班级出战点...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改革试点项目学校“班超”决赛热血来袭。东城、昌平、大兴、房山、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