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竞、实习生鲁果
编者按: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正深刻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日前,“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对“智能时代,大学何为”“教育强国,高教何为”的时代之问,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共同推出系列访谈,聚焦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人才培养与大学使命等话题,邀请大学书记校长畅谈思考,凝聚共识。
“教育不应当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要用未来的标准定义今天的教育,用未来的需求锻造今天的学生。”在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期间,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接受访谈时表示。
杨贤金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结构,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育的底层逻辑与发展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基于对未来社会发展、科技走向和人才需求的超前研判,塑造适应未来、驾驭未来、乃至引领未来的时代新人。
杨贤金表示,中国大学正面临从服务社会到引领未来的跨越式挑战,这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谈到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重构教育系统,他提出三点看法:一是构筑智慧教育教学组织体系;二是塑造数字时代育人新模式;三是夯实育人核心要素。
杨贤金介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天津大学把系统性重构治理体系作为突破口,以前瞻视野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学科群,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及网安、特色软件等国家级学院,夯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基础。学校成立智慧教育教学中心,作为统筹全校的“战略指挥部”,统一调配人员、空间、算力和经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
“以超常规培养战略领军人才为目标,天津大学构建起本研衔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大贯通机制。”杨贤金介绍,学校推动知识创新平台建设,绘制面向未来的学生能力图谱,让人才培养目标从宏观理念转化为精准的培养方案;推出“主修专业+微专业”制度,打破固有专业壁垒,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
为实现专业、课程、教材、教师与教学场景的整体升级,天津大学根据国家战略、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的变化,动态优化专业设置,系统构建三层智能课程体系,已建设400多门数字课程与赋能课程;依托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工学教材研究),打造了一批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体系的数字教材;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完善标准体系,实施全覆盖培训;建设了200余间智慧教室、未来学习中心和创新工厂。
杨贤金认为,技术跃迁浪潮必然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审慎应对,在拥抱智能化的同时,守护教育公平,避免数字鸿沟加剧,以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是一个以‘从未来到未来’为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关键,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育生态。这便是我们为应对时代之问所提交的天大方案。”杨贤金最后表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