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校食堂,有两则新闻热度最高:南京大学食堂推出帝王蟹;延边大学食堂阿姨刘晓梅在毕业典礼上温情发言。两者看似无关,却共同叩问当代大学教育的方向,更有人担心物欲过满会让学生跑偏。但是,本就包容的大学,能不能既给学生多元的选择,也不忽视他们内心的感受?
帝王蟹本身无可厚非,它是学生差异化的需求,也是后勤服务在市场化探索中的一种尝试。只要其定价合理、供应透明,且不影响基本伙食的质优价廉,就不该贸然给它扣上“显眼包”的帽子而把它“开除”出校园。
当然,帝王蟹会引发争议恰恰说明,它并非大学食堂的必需品。有人会问:大学食堂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是标价999元的高端食材,还是那句“记得按时吃饭”的朴素叮嘱?答案不言而喻。“刘阿姨”的关怀,是当今大学里愈发珍贵的“营养品”。她记得学生爱吃的菜,叮嘱他们少熬夜,叮嘱他们不要总吃泡面,这份源于日常陪伴的亲情守护,给予了学子们超越物质的精神滋养,日复一日的关怀,也给了无数学子情感依托。
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育人”,而育人不仅在课堂,更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会学生尊重多元和差异,同时分得清孰轻孰重,这才是重点。这中间,大学食堂的管理关键要把握核心:市场化服务是“锦上添花”,绝不能动摇保障健康伙食的根本。
真正卓越的大学,既能包容“帝王蟹”,也能珍视并培育滋养心灵的“刘阿姨们”。让服务的归服务,让关怀的归关怀,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既能有选择,也能被守护。


看看新闻记者: 陈瑞
编辑: 陈瑞
责编: 傅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