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9月4日消息,复旦大学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在光华楼前草坪举行。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余名新同学,相聚光草,启幕新篇。
2025级新生是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版全面实施后,第一届入校的学生。项目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2+X+Y”的立交桥式培养体系,多元融通、本研融通、招培用融通、教与学融通的培养理念,为大家提供前所未有的选择机会。
校长金力以《学会选择 自主发展》为题作开学讲话,寄语新生。校领导许征、袁正宏、林立涛、马余刚、周磊、杨伟国、吴凡、徐军、胡华忠,书院院长、教师代表、新生辅导员及各院系、部处负责人等出席典礼。校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主持典礼。
金力表示,大学是人生的“练兵场”。对于成长而言,选择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需要不断锤炼的能力,不断地选择、不断地进步。同学们选择复旦,作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进入复旦后,还将面对并且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选择。学会选择,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自主发展、创造未来。
教师代表、大数据学院院长、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在经历多段学术旅程后,最终锚定在复旦。在他看来,复旦最打动他的是“包容”的精神气场——不问来处、只予舞台,让每个灵魂自由生长、携手同行。他与团队开展的交叉研究,构建了全球首个860亿神经元模拟的数字孪生大脑,研发出让瘫痪患者重获行走能力的脑脊接口技术。“这正是探索‘无人区’所带来的奇迹”,他鼓励大家勇敢追求那些“无眼前之用”,它们或将开拓人类未来更美的图景。
作为中国首个在NeurIPS发表论文的作者,他坚信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时代,AI的未来不仅关乎技术,更需融入人文与伦理视野。他倡导具备国际化视野,勇于站上世界潮头、引领全球议题,希望大家主动与全球最聪明的大脑对话、合作甚至竞争,为人类共同福祉贡献智慧。作为一个运动狂人,他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运动场,他坦言正是这些“不务正业”的爱好能让自己成为更立体、有趣的人。“唯有兴趣,能让学习从任务变为乐趣,让工作从职业成为使命。”
华山临床医学院2025级本科生杨雨宸在初中时见证了白衣战士逆行而上的身影,从那时起就萌芽了选择医学的信念。“医学是一个始终被社会需要、值得奉献终身的领域。它既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艺,更需要对生命的敬畏与热忱。”
作为即将入读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本科新生,她为加入“正谊明道班”而振奋,“这里有名师为我们引路,他们站在学术前沿,更是人生的明灯。”周良辅院士团队制定脑重大疾病诊疗指南,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获行走,这些医学科学家的身影,让她对“医学+科技”充满向往。“我期待早科研、早临床,在导师带领下找准方向。复旦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敢问、敢试、不怕失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