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年轻教师的比例越来越高了,这些新鲜血液给教育体系带去了新的动力和风格,却也让家长们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担忧——教师这个职业,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沉稳。
而年轻教师虽然更受学生群体的喜爱,却也不可避免地经验不足,甚至会有一些浮躁和不成熟的行为,网上有一名年轻的女老师,为了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自创了一种“幼态字体”。
这位女教师在网上公开晒出了自己的板书照片,字体歪歪扭扭、大小不一,远低于教师基本功的标准要求,就连网友也觉得,这样的板书着实拿不出手。
可女老师非但没觉得自己的板书水平低下,还自豪地表示,这就是自己独创的“幼态字体”,她不认为这样的板书是缺陷,并认为这种字迹"清纯可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可想而知,就连网友都看不下去的字体,放在向来严苛的家长眼中又该是什么模样?这名女老师不出意外地被家长投诉到停职了,家长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板书写成这个样子,简直是带坏孩子却不自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规范书写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板书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不规范的字迹不仅无法起到示范作用,甚至可能误导学生。
教师的板书水平绝非小事。师范教育中,"三笔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一直被视为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书写不仅关乎教学效果,也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这位教师的问题不仅在于技能欠缺,更在于其对专业态度的轻视,将不规范美化为"个性",这种认知才是导致其被家长投诉到停职的关键所在。
把不够规范当成个性这种误区,在年轻教师群体中颇为常见,部分年轻教师过度追求"萌感"和"亲和力",试图通过塑造"幼态美"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这种做法看似创新,实则混淆了教师的职业定位。教师不是学生的"玩伴",而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行为规范的引导者,过度强调"可爱"和"亲切",反而可能弱化教育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教师专业形象的塑造应立足于扎实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而非外在的"人设"营造。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前提下,找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式。
这种沟通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而非刻意迎合或表演,专业不等于刻板,亲和也不意味着幼稚,优秀的教师自然能在二者之间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敬畏之心。教师可以有个性,但个性不能凌驾于专业之上;教师可以亲切,但亲切不应以牺牲专业为代价。
真正的教育亲和力来源于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的投入、对知识的严谨,而非刻意的"扮嫩"或"卖萌"。
教育的未来,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用真诚的关爱和理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负"师者"之名。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