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情况简介
译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语言场景中坚持职业原则?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语境中把握最核心的价值判断?如何在口译实践中既忠实传达信息、又秉持职业伦理?这些问题正是《口译职业与伦理》课程所关注的核心。本课程从“知行合一”的理念出发,深入探讨口译职业的成长路径、从业规范与伦理原则,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职业伦理知识体系,培养其在高压、多变语境中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本课程以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硕士(MTI)专业为依托,由资深口译教学团队联合授课,面向研究生层次开设,注重将专业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强化翻译服务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职业实践模拟等多元教学形式,学生将在语言能力、伦理素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多方面得到系统提升。
1
课程开设沿革
《口译职业与伦理》于2021年首次开设,开创了全国MTI教育中系统设置口译职业伦理专题课程的先河。课程秉承“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并重”的理念,持续打磨教学内容与形式,形成了案例驱动、情境引导、反思互动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不断强化课程内容与国际译界前沿议题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以“译员规范—职业挑战—伦理判断”为主线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与辐射力。课程于2021年获批复旦大学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025年入选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程。
2
教学内容与特色
课程内容聚焦三大板块:一是口译职业发展的脉络与体系;二是译员在不同行业中的职业规范要求;三是典型伦理冲突与应对策略。所选教材涵盖经典理论与当代研究,搭配大量真实案例——从孙杨听证会、战地口译员经历,到国际峰会同传实践,均纳入课堂分析。
在教学方式上,课程强调实践引导与参与学习。通过模拟口译、情景演练、小组研讨、职业访谈等方式,学生将真实进入“决策者”视角,思考如何在伦理挑战中作出选择。例如,面对信息不对等、角色模糊、文化冲突等问题,学生需结合伦理规范与语言策略提出解决方案,增强其应变能力与伦理意识。
3
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王炎强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副主任,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副主任,拥有近20年口译教学与实务经验,长期服务于联合国、上海市政府、复旦大学等多方国际会议,译务实绩与教学经验并重。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口译大赛奖项,主持建设复旦大学首个MTI示范性实习基地,202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学团队成员还包括管玉华副教授与王珊讲师,均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骨干教师,在翻译实践项目组织与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经验丰富,曾获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荣誉。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教改项目,在教学方法改革与职业伦理研究方面形成了扎实成果,曾获上海市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学奖等多项荣誉。
二、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情况
本课程以“职业伦理即责任担当”为思政主线,围绕国家意识、学术规范、社会责任等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译者不仅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社会正义的捍卫者。通过案例讨论、职业访谈等教学活动,教师不断将党情、国情、社情融入课堂。例如,分析外交口译中的立场中立原则,引导学生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语用边界;通过阅读老一辈外交家和翻译家的传记,体会语言服务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课程还推动学生开展译员职业伦理访谈,与政务、商务、国际组织等领域的资深口译员深入交流,增强现实感与使命感。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和授课中实现了以下创新:
案例驱动教学:系统整合数十个来自联合国、外交部、国内会展、媒体事件的真实译员案例,构建多场景伦理情境。2024年课程案例获得全国首届MTI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
学生主导探索:设立“职业访谈”模块,学生自主与职业译员交流,制作访谈报告,撰写伦理反思日志。累计采访十多位职业口译员,撰写了上万字的采访报告。
虚实结合实践:通过虚拟会议演练与实地展会参与,模拟现实工作场景,提升学生情景反应能力。2024年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国际消费救援大赛,学生就实践口译服务过程中的职业伦理问题进行分享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放式课程资源:筹建《口译职业伦理案例集》与教学资源库,推动教学成果共享与同行推广。
图1 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国际消费救援大赛,
学生就实践口译服务过程中的职业伦理问题
进行分享讨论
三、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成效
《口译职业与伦理》课程自开设以来广受学生欢迎,选课学生覆盖翻译学、外国语言学、国际新闻等多个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实践性强、现实感足、启发性大,是理解职业伦理、建立专业认同的关键环节。
摘录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如下:
2022级MTI研究生:口译不是中立机器,而是有价值判断的岗位。通过伦理学习,我更明白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守住底线,也更理解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
2023级MTI研究生: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让我意识到,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主体责任的担当。
图2 带领学生参加口译实践
(2024年消防世锦赛语言服务)
未来五年,《口译职业与伦理》课程将持续完善教学案例库、伦理资源库与虚拟演练平台,建设口译伦理教学开放课件,打造“课程—案例—实践”三位一体教学闭环;加强与翻译行业、实习基地的互动,打造可持续的“课堂—实践—职业”路径。计划出版《口译职业伦理案例集》,并推动课程在更多院校落地推广,为我国MTI教育的伦理教学树立标杆。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