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早晨,常德嘉树学校校园内,升旗号声响起。两名刚跑进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看见师生们纷纷驻足面向国旗,他们瞬间收起急促的脚步,安静肃立,仰头行注目礼……这无声的一幕,正是学校将红色教育作为铸魂育人核心工程,于日常点滴中浸润学子心灵的生动写照。
仪式浸润是触及灵魂、筑牢信仰的有效途径。学校坚信,庄重的仪式能在日常中激发深厚的情感认同。每日清晨,国旗护卫队的升旗仪式准时开始,下午放学降旗仪式同样庄严。在此期间,全体师生都将在校园里驻足行礼,这已成为学校坚持了五年的传统。
“每次看到学长们护卫国旗的样子,心里就特别向往。我觉得能亲手升起国旗,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哪怕风雨也不会将我阻挡。”八年级的国旗护卫队队员雷博岩告诉记者,在守卫国旗的日常里,他收获的不仅是挺拔的军姿,更是“坚持”和“责任”的分量。

演讲比赛现场
主题活动是深化认知、升华思想的重要平台。学校定期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和爱国主义征文,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与先贤对话,在撰写文章中将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思考。2024年,一场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校级演讲大赛落幕,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全校层层选拔,最终14名选手登上决赛舞台。
最终,初2303班学生余佩芳、小2004班学生吴婉瑜荣获特等奖,他们用真挚情感和精彩语言,将英雄精神投射到每个人心中。
“英雄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同学们要从这些榜样中汲取力量,以自己的方式践行英雄精神,追求卓越,勇担责任。”副校长谷鹏飞在活动中说道。
艺术熏陶则以旋律凝聚人心,用歌声鼓舞斗志。学校大力推动班班学唱经典曲目的活动,让《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经典旋律响彻校园。学校通过序列化安排,由校团委、大队委和音乐教研组共同商定教唱曲目,一至九年级各不相同,每日利用下午上课前“每日一歌”的10分钟学唱。
初2403班班主任毛妮观察到了学生的转变:起初,孩子们对经典曲目不熟,难以共鸣,但一遍遍唱下来,渐入佳境,精气神提了上来,从不太喜欢到内心接纳,感受到了歌词中热烈的情感情怀。
经典曲目同样“声”入全校教职工的身心,8月底至9月底,学校教师合唱团刻苦排练,在9月27日市直教育系统迎国庆合唱比赛中,凭借《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两首歌曲的精彩演绎,斩获团队一等奖,全体教职工备受鼓舞,将协作精神和顽强斗志融入日常工作。
紧扣重大节点,学校强化历史记忆,在关键瞬间固化主题仪式。9月,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该校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蓬勃开展。开学第一课,全体师生观看《山河不会忘记》专题视频,教师陈明杨深感这是一堂鲜活的思想政治课,提醒教育工作者将红色基因融入全过程。

建队日主题活动上的出旗少年
“九一八”纪念日清晨,学校操场上誓言铮铮,活动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政教处教师沉重回顾历史,防空警报响起时全体师生默哀,主题宣讲带领大家重回那段奋起抗争的岁月。系列活动还包括主题手抄报和专题展览等,延续至10月,将爱国主义的火种燃烧到每个年级。
此外,学校优化成长仪式,将入团、入队打造成理想信念教育课,在庄严宣誓中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相连;运动会则守正创新,策划“薪火传嘉树,奔跑致青春”主题,将“飞夺泸定桥”“运送鸡毛信”等革命元素设计为运动项目,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先辈的英勇与智慧,实现身体锻炼与精神淬炼的结合。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时代征程中,我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红色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工程,系统构建常态化、系列化、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引导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书写辉煌篇章。”
来源:科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