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他逆境中奋起,自学成才;他博学多识,谦虚有品;他精研教育,桃李满园;他先人后己,管理有方……他就是曾任城关镇一中校长、锦屏中学校长的马双锁,被社会各界赞誉为“知名教育专家”。
初识马校长,感觉他话不多,眉宇间透出智慧与才华。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多,你会觉得他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缕温暖心田的阳光,更是一泓滋润心灵的清泉。
同赴山西宰相村,一路上他妙语连珠,阵阵爽朗的笑声,驱散大家旅途的疲惫。在晋裴公祠,他娓娓道来,将裴度的历史功绩述说得详细感人,令人对其丰功伟绩赞叹不已。面对该村曾经出过59位宰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和数目众多的各级官员,马校长说,这与裴氏家族重视教育、拥有良好家风家训是分不开的。
马校长还讲到,裴度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裴度还带”的典故样流传甚广,裴度曾捡到过玉带,这是一名妇人用来救她父亲命的,裴度将这条玉带归还给了这位妇女,自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贪、不占,正是他珍贵品质的体现。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就曾专门写过折子戏《山神庙裴度还带》,冯梦龙在《三言》中也曾提到裴晋公义还玉带的故事。
在山西灵石县,游览过王家大院,天色已晚。我们就近找到一家旅馆,在一楼餐厅就餐时,马校长没有丝毫的疲倦,他一边用餐,一边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的教育工作经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他的高尚情操、渊博学识、超强的记忆力心生赞叹。
同行的李雪勤老师说,马校长在锦屏中学时:从不在公众场合批评人,没有跟任何人红过脸,面对违纪行为,他总是善意提醒、循序善诱,让人心悦诚服、知错而退;在工资待遇方面,他总是先人后己,拿全校最低工资,他常说,一线老师工作量大,为教育付出最多,理应得到最高的报酬;他潜心研究教书育人的方法,对教材教法娴熟于心,对育人理念掌握得炉火纯青,无论听课评课、教育学生,都让人直竖大拇指;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积极创办《锦屏苑》公众号和期刊,刊登师生习作,培养了写作新人,全校形成浓厚写作氛围,深得师生喜爱和好评;他特别关心教师,老师的家事公事、烦心事,只要马校长知道,总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让人心生暖意,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李老师还说,宜阳县锦屏中学鼎盛时期,共有32个教学班(其中小学有8个衔接班),在校学生1400余名,120多位教职工。学校通过独有的人性化管理机制,“三环六步”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上的研创践行,成就了县域内响当当的教学质量品牌。连续八年中招被省市示范性高中正式录取在200以上人,录取率年均70%;普通高中录取率年均92%。创造了宜阳县五年高考,三名理科状元均出自锦屏中学的奇迹(2015年县理科状元赖俊勇被北大录取,2018年县理科状元李文艺被复旦大学录取,2019年县理科状元郭文琪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民办学校”、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洛阳市“规范化初级中学”、洛阳市“名校生培养先进学校”,连续捧得宜阳县教学质量特别贡献奖及“县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2017年12月成为首批“中原课改联盟体”理事单位。市、县电视台、《河南青年报》、《洛阳日报》等多家媒体不断报道学校的典型事迹……
唐老师介绍说,出生书香门第的马校长,自幼勤奋好学,博闻记,因家庭原因,求学之路充满坎坷,但他坚韧顽强,不向命运低头,现在马校长事业有成,子女都非常优秀,可谓苦尽甘来,是人人敬仰的教育先辈。
马校长主政城关镇一中期间,率先垂范、任劳任怨,团结同事、狠抓管理,历年来中招考试,综合成绩在全县均名列前茅,为高中高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宜阳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那时,家长为孩子能到城关镇一中上学为荣,每年招生季,学校人满为患。
城关镇一中多次被评为“宜阳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历年来,县教育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对马校长及他所在学校都给予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县教师以他为榜样,努力为宜阳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现在,宜阳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有马校长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王会斌老师回忆起,马校长在中街学校的点点滴滴,更是让人对他心生敬仰。马校长对工作上有不足和失误的老师,常常宽容相待,只要及时改正,他就一会网开一面,既往不咎,让老师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在洪洞县大槐树,马校长对景区内,宣传不同家族家风家训的牌匾特别留意,不时停下拍照留念,并满怀深情说,这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旺绵延的传世之宝。一个家族能够富足三代以上,就是贵族了,这需要良好家风来维持,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定海神针、不竭动力源泉。他的述说,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
听说附近有明代苏三监狱,我们开心地驱车前往。到了大门口,守门人说,需要门票,我们几个有些许失落,不想为这个小小的景点破费。马校长和唐老师,属于免票人群,可以进入参观。
他俩打算进门时,马校长特意停下来,把我的手机拿着,说要拍些照片让我们几个看看。我们在外面等了15分钟左右,他俩从里面出来,马校长指着手机里的相片,详细介绍起来。我们虽然没有进到里面,心里比进去更开心:在马校长叙述中,对明代监狱了解得很是全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见我们意犹未尽,马校长绘声绘色讲起苏三的故事: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5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苏淮妓院,改姓为苏,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王景隆床头金尽,被老鸨赶出了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带苏三回故里。沈洪
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
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据此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
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面前就有苏三和王景隆,二人相拥而泣。
山西回来后,马校长谦虚地请我代为看看他的回忆录《杏坛轶事》,我受宠若惊,认真拜读学习,就其中的个别标点符号及词语稍作改动,马校长在微信上收到电子稿后,特别高兴,还对我表示感谢,并邀请我们一起聚聚。后来,他还征求我的意见,把书的名字改为《永远的晒书台》,让自己的故事,与家乡平泉的孔子晒书台融合在一起,更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马校长还特别热心文化事业,他曾连续2届担任宜阳县作协名誉主席,为文学创作搭建平台,让作家们走进企业、社区,书写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组织数次征文大赛,让宜阳文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汲取营养的精神盛宴;他还酷爱书法创作,多次参与义写春联活动,义务为社会团体书写牌匾,在社会上赢得普遍赞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马校长用自己的朴实无华,书写着人生的精彩华章。我们为有这样一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师长挚友,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作者简介:
宋海洋,网名“一轮明月”。洛阳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小百花》《教育文摘周报》《建安风》等报刊及文学平台。座右铭:“让文字浸润心灵,让书香陪伴人生。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
#我在头条搞创作#
?
#头条创作挑战赛#
#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