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集体破防:上课变副业,论文才是KPI
开心田螺
2025-11-14 20:01:34
0

13年前的数据,为何炸翻今天的高校圈?

近期,麦可思研究视频号发布的一条视频——“调查显示:近7成的高校教师其实不愿意当教师”,狂揽百万流量、超万人转发。一条评论“被迫上课是副业,搞论文课题是正业”更是精准戳中教师痛点,斩获近4700人的高赞。

视频援引2012年《工蜂》一书的调查——超过5000名受访高校青年教师中,68.8%明确表示不愿从事目前的教师工作。

这组看似“过时”的数据,为何仍能激起广大高校教师的集体共鸣?我们试图从近3000条网友评论中找到答案。

从理想到现实:

象牙塔内的身份困境

确实喜欢象牙塔,因为心底的理想和情怀。但是迈入象牙塔后才知道,潜心教学是奢望,育人情怀被嘲笑。只靠踏实教学、认真科研,职称晋升一辈子也没有你。但就是内心的理想与情怀让你难以向现实妥协.....(@清*)

这个七成是不准确的。其实老师们不是说不想当老师,而是希望改进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的现状。以教书育人、教学为主要任务,减少其他事务,例如论文、课题、科研和其他形式主义的各项工作。(@沉*)

曾经收入低的时候靠理想和情怀从事教育,社会对老师也很宽容。现在收入高了一点,继续坚持理想、依靠情怀从事教育,却发现社会最不需要的就是教师的理想和情怀了。当大家都可以对教育和教师指手画脚甚至投诉时,教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霁*)

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BOPPPS、教创赛青教赛,初心是好,但是不是真能在课堂上实践?还是只是成为表演?反正感觉挺累的(@芒*)

忙碌与虚耗:

陷入无意义的内卷循环

简单举个例子,大学上一门课,想把它上好,参考书起码要看5本,参考的资料需要时常去查浩如烟海的中英文数据库。这些书和资料、课堂内容需要年年更新。这只是上课,还有一堆学科竞赛、行政会议、教务会议、调研服务社会、认证材料、本科生硕博士生毕业论文、年终的科研考核、地方企业校友企业的考察和参观。这都是工作,忙到飞起。年终一看,什么都填不到工作量里去,因为只有论文才是绩效考核指标。(@SKY*)

我们是挤时间出来教学生的,所有精力都花在应付各种奇奇怪怪的检查、写资料、应付上级和各个部门的各种任务上了。(@人*)

跟行业有关,更主要还是风气变了,节奏快了,竞争成为主旋律。但多数的是劳而无所得的内耗,付出与收获不对等,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辣*)

评价与失衡:

考核指挥棒下的绩效迷思

大学老师的评价体系和上课没关系,课能不能上好凭良心,课上的好学生也不见得会感激你,能不能晋升主要看论文,竞争也很激烈,花精力上好课甚至可能导致自己失业。(@What*)

现在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学科研都要搞,但不是每个老师都喜欢做科研。可不做科研也要拿教改项目、发教学文章,否则就完不成考核。(@菜*)

现在教师不仅要上课,还要应付好多不相关的事情,上课科研都耗费精力,应当分开。孔子还讲因材施教了,考查教师用一把尺子衡量明显有失偏颇。(@巴*)

重塑教师评价体系:

教学与科研能否分轨评价?

主张教学与科研分离

应该把专业搞研究的和专业上课的教师分开,让搞研究的课少上些。有的人论文和科研水平高,但是不会上课,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课上得他难受,学生也难受。有的老师不发论文,但课上得特别精彩,学生能高效吸收知识,但他们可能评不上职称,薪资微薄、地位也低,这是不应该的(@共*)

大学教师应该分成基础教学型和学术研究型两种,分别以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评职称。有的学术大拿讲课水平不如初中老师,上课就是学生老师互相折磨;有的老师深受学生欢迎、抢不到课,就因为没有成果五十岁了还当讲师。(@信*)

我英国的博导科研能力一般,但是教学能力和带博士能力强。英国有通过教学晋升的这条路,而且后期会负责行政工作,比如他还负责我们专业的博士招生。其实应该给更多老师多样的发展路径,多听取大学生想学东西,想上一门好课的心声。我们的大学不是没有好老师,而是需要给老师更多的选择空间,发展路径,有的博士不擅长科研,但不代表成为不了一名好老师。(@G*)

强调教学与科研协同

两者怎么可能分割开?不搞专业研究的老师怎么能了解行业前沿?怎么能教好学生?教十年前的东西,讲的再生动,有什么用?(@。*)

如果教学和研究整体分开,难免会出现闭门造车、理论实践不符合、研究方向没必要、沟通不同频的情况。就像医生也要在临床上积累经验一样。(@谢*)

基础课老师可以只讲课,但是专业课老师不行。专业课老师必须了解行业前沿,还得精通该课程的实际应用。(@吃*)

知识的融会贯通是要给别人讲明白。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讲的课别人听不懂,那本身就不算真正理解,而是一种背诵。这样的教师科研怎么可能会搞好呢?基础学科都不能融会贯通,地基都没有打好,怎么建起高楼?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官*)

当代教师4大心理挑战

今年6月,《中国教师报》专访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剖析当前教师心理困境的深层原因。彭凯平教授基于对全国300多所学校、40余万师生的追踪研究,揭示教师心理健康的四大挑战——

一是身心疲惫。教师工作事务繁杂,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二是关系困境。教师不仅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还要执行各级领导的行政指令,这使得大多只擅长读书、教书的教师无法应付。

三是责任过载。教师不仅需要直面家长的质疑、学生的对抗、社会舆论的审视,还需应对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并过度承担社会责任与公众期待。

四是未来焦虑。职称晋升通道狭窄致使教师在职业发展规划、职称评定竞争、薪资待遇提升以及职业健康保障等方面,存在持续性焦虑情绪。

前文所揭示的高校教师理想落差、无效内卷与评价不公等困境,恰是给彭凯平教授团队研究结果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作出工作部署。其中明确提到,在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方面,要统筹考虑青年教师职业志向、学科领域、岗位角色的特点,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教师服务保障方面,要强化青年教师待遇权益保障,减轻非教学科研负担,解决生活困难,关注身心健康,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营造潜心教学科研环境。

我们期待随着政策落地与评价体系改革,能让教师从无谓的内卷中解脱,不再被淹没在行政表格与考核中,让潜心教学与专注科研者都能各展所长,重拾育人初心与激情。

主要参考文献:

[1]解成君. 谁来守护他们的“心”?[N]. 中国教师报, 2025-06-04(0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速递!四川省2025年成人高校... 经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会议审定,我省2025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已划定。各类控制分数...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举办辅导员防艾... 11月12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举办“防艾宣传教育活动中辅导员的方法与技巧提升”专题讲座暨辅导员沙龙活...
大学教师集体破防:上课变副业,... 13年前的数据,为何炸翻今天的高校圈? 近期,麦可思研究视频号发布的一条视频——“调查显示:近7成的...
25秋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总复习... 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最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总复习重点必练,涵盖了古...
2025年下半年紫阳县事业单位... 各有关考生: 根据《2025年下半年安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及面试工作安排,现将2025...
882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教... 点蓝色字关注“石家庄新闻广播”,倾听石家庄的声音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
舌尖上的成长!太原尖草坪区辰居... 为深化食育课程实践,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乐趣、传递健康饮食理念,同时锻炼孩子们的劳动能力,社交...
“小学生选大队委,堪比考公”,... 网上有一位家长晒出了小学女儿连任大队委的喜讯,并且好心地分享了笔试的题库给有需要的同学和家长,而评论...
山西太原迎泽区滨河小学举办20... 2025年11月12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校以“AI赋能双师异构教学新课堂”为主题,成功举办综...
在南美大陆,友谊的种子生根发芽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萨里里玻中教育共同体学校的学生行抱拳礼。新华社记者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