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情绪失控、尖叫发脾气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挑战,却容易忽略那愤怒外表下隐藏的真正声音。那不是故意对抗,而是一个脆弱心灵最真实的求助信号。请俯身倾听,在那片风暴的中心,有个小小的身影正无声呐喊:“请帮帮我。”
孩子的情绪犹如多变的天气,令不少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玩得好好的,忽然就开始发脾气了?
其实,那些看似暴脾气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被误解的。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发出的“求助信号”,背后隐藏着三句无声的潜台词……
发脾气,是因为我觉得很挫败!
人在经受挫败的时候,格外容易发脾气。
比如刚关上家门发现钥匙没拿;网购的家具半天组装不起来……这些小事都会让我们瞬间气不打一处来。但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的理智会抑制冲动,不让情绪失控。
但孩子完全不一样。根据研究发现,控制情绪的能力与大脑的前额叶有关,而前额叶要到20岁左右才完全成熟。因此,孩子调节挫败感的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的失控表现也会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发脾气的孩子,其实内心也有着深深的“无能为力”。
所以,当我们下次遇到孩子发脾气时,记得告诉自己:孩子不是不懂事,而是他们的情绪处理能力有限,我们的呵斥只会“火上浇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发脾气,是因为我无法说清楚问题!
孩子发脾气之所以让家长感到头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难以从他们每次的情绪爆发中准确捕捉其真实需求。
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他们难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情绪和困扰,只能无奈地通过行为来宣泄感受。
比如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明明自己犯了错,却向大人大发脾气,这其实并非孩子性格恶劣,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被责备或感到羞耻,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些复杂情感。
因此,当孩子再次发脾气时,我们应意识到这是他们表达受限的体现,从而更有耐心地去理解和引导他们,而不是跟着一起生气。
发脾气,是因为我觉得很无助!
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孩子往往会感到害怕和无助。比如,初入小学的孩子可能会因为难以适应而频繁发脾气。
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带孩子认识校园、结交朋友等方式,帮助孩子慢慢适应即将面临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如寻求老师的帮助等,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如何应对孩子的暴脾气?
理解和接纳
首先,家长需要保持冷静,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情绪的一种正常表达方式,而非故意挑衅。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他们正经历什么,感受他们的情绪。家长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难过,这没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这样的表述,既认可了孩子的情绪,又设定了界限,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可以被接受的。
及时干预
在孩子的情绪尚未失控前,及时采取措施转移注意力或提供安抚是一个好办法。
可以是一个拥抱,一句安慰的话,或者带孩子暂时离开现场,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平复情绪。
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何时,家长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教育引导
等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就是教育引导的好时机。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事件,讨论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教孩子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鼓励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记住,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成长节奏。让我们以更耐心、细心的态度,去倾听那些藏在脾气背后的声音,给予他们最恰当的支持与引导~
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