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垂直教育”到“智慧服务”,梨花教育的银发赛道升级
开心田螺
2025-11-24 18:56:39
0

当73岁的上海阿姨许招娣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自己朗诵的作品,收获数千播放量时,她感受到一种“被看见”的喜悦。

许招娣独居在上海郊区别墅,与女儿每周见一次,前两年,她患过乳腺癌,病愈后仍然“闲不住”,报名参加线上课程,学习画画、朗诵、短视频剪辑。

63岁的北京阿姨王春燕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朗诵,她看中了线上学习的自由和纵深,兴趣爱好为她在日常生活之外延伸出崭新的快乐。

在老龄化浪潮下,无数像许招娣和王春燕这样的老人正面临从物质满足到精神追求的转变,却也陷入无处可学、求学不易的现实困境。手机操作复杂、课程供给不足、社会认知偏差,都成为他们拥抱数字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形壁垒。

这是记者采访梨花教育学员得知的故事。2019年底,梨花教育开始重点布局“银发兴趣教育”赛道,致力于通过AI技术为用户提供配音、声乐、朗诵、书法、游学等文化素养类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目前已累计服务超2200万用户。梨花教育即将亮相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SIC老博会),CMO王德祥表示,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文化养老的新方案——让老人重拾热爱、重塑价值,让人们看见养老的另一种可能。

梨花教育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朗诵。 受访者供图

变迁:从满足物质到满足精神

践行着“做什么都要做得像样”的许招娣,在退休后很快开启了人生的下半场。学画画,做到“每年画很多扇子送给朋友”;做短视频剪辑,播放量能达到六七千;如今,她又沉迷于朗诵和有声书录制。

许招娣乐于将自己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清晨,她要参加两个线上朗诵班的晨读;午后,她整理自己录制的有声书片段;闲暇时,她还会在拥有数千粉丝的短视频账号上分享自己的朗诵作品,收获点赞。镜头前的她,声音清晰且富有情感。

这在几年前几乎不可想象。因乳腺癌化疗,大量麻醉药物的使用让她的舌根一度变得僵硬,“舌头转不了弯,能够翘上去就翘不下来,讲话咕噜,没力气,很慢。”直到六个月前她报名参加了梨花教育的线上课程。她吃了不少苦,但依然勤奋,想要在新爱好上往前走一步。

做这个年代的老年人,让许招娣感到幸运。“我们父母那一辈养老,一般也不去养老院,就在家里,主要靠子女多。”她回忆,“家里几个兄弟姐妹,谁有空谁去,轮流照顾。” 这种模式的养老围绕着基本的物质生活与医疗照护展开,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往往被压缩在家庭方寸之间。

但如今,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代拥有稳定退休金、具备一定教育水平的活力老人群体形成了。无数像许招娣一样的老年人,正经历着从“物质养老”到“文化养老”的变革。

近年来,包括《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多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明确鼓励社会力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银发经济从“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深刻变革。

困境:银发浪潮下的精神“洼地”

梨花教育是十方融海旗下的文化素养智慧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AI技术为用户提供配音、声乐、朗诵、书法、游学等文化素养类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个人自我价值实现。

许招娣自称是“闲不住的人”,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但即使如此,想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对她来说也并不容易,“手机更新太快了,我经常搞不明白。”学剪辑时,她被机构不断诱导付费升级,“他一直叫你付钱,但有时候交了也没办法学到新东西。”

北京阿姨王春燕也面临相似的现实障碍,尽管家人支持,但“一些手机、网络上的操作太不熟悉,我经常搞不定,得等姑娘下班回来帮我。”

这些已经走在同龄人前面的老人们发现,现有的学习设备,无论是为K12设计的学习机,还是功能繁多的通用平板,在内容、交互和设计上,都对老年群体极不友好。“字太小看不清、声音低听不清、功能太复杂、教的东西不感兴趣”,成为将他们阻挡在数字生活之外的无形壁垒。梨花教育CMO王德祥指出:“过去我们常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复杂的手机App和操作界面确实将他们挡在许多服务之外。”

对老人而言,熟练使用电子设备并不容易。 图/IC photo

阻碍不仅在线上,想要进行线下学习的老年人们发现,目前国内的优质课程供给存在明显缺口。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不足2500万,不到老年人口的8%。绝大多数银发人群并没有机会享受到系统的兴趣、素养课程教育。

除去硬件,这条道路同时也面临社会认知的偏差。如果一个家庭为孩子报在线培训班,大家觉得正常;但如果一位老人想在线学书法、钢琴,却常常被质疑“是不是被骗了”。王春燕也提到,她身边的老姐妹们大多觉得花钱学这个“太贵了”,而且因为现在骗子多,都非常谨慎。

普遍质疑的背后,是社会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合法性的长期忽视。梨花教育试图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老年人的学习权和发展权与任何年龄段的群体一样,理应得到尊重和保障。

民政部在回复政协委员吴为山的提案时回复,养老机构等作为老年人集中生活的场所,目前整体侧重于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供给,对老年人的个性化、特殊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不够,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村敬老院老年人文化生活更为匮乏,老年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王德祥表示,“传统养老产业更多精力放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看护上,这属于‘养老事业’范畴。”他分析,“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活力老人的占比正迅速提升,他们退休后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其情感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真实而强烈的,构成了‘养老产业’的核心服务对象。”

这个群体的特征鲜明:他们拥有稳定的退休金、时间充裕,渴望学习新知、拓展社交、实现未竟的梦想,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路径。

图景:给出未来养老的解决方案

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深刻洞察,即将亮相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的梨花教育,将推出首款面向中老年群体的AI声学学习机。梨花教育通过“内容×硬件×智能服务”的生态闭环。他们试图给出的不仅是一个商业答案,更是一种社会命题的解决方案。

这款学习机,正是这一理念的硬件载体。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年平板”,而是一个深度融合了适老化设计、垂直文化内容与AI语音技术的“学习伙伴”。

产品的背后,是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王德祥分享了一个令他动容的案例:一位阿姨退休后生活无聊,在报名朗诵课程后,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文艺晚会,“为了登台表演,她精心打扮,她儿媳妇看到后,还特意买了一条项链送给她,说表演怎么能没有项链呢。她的精神状态完全变了,重新找到了社会价值。”

这种价值的重塑,在许招娣身上同样明显。她学习的一大动力是给两个外孙女做榜样。“我要让小的看到,外婆是活到老学到老。”如今,外孙女作文里最爱写的就是“万能的外婆”。

王德祥阐述了他的愿景:养老产业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护工行业”,而是一个融合了AI技术、硬件创新、生态构建与人文关怀的朝阳赛道。

对于未来,许招娣有着自己清晰的畅想:“我可能会想找个机器人来陪伴。我出点钱,定做一个我喜欢的脸。”

这或许就是未来养老的模样,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它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像许招娣一样,在73岁的年纪,依然能保有对世界的好奇与创造的激情。

文/李冰洁

编辑 胡杰

校对 杨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区职教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赛... 11月18日,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赛项,在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正式...
孩子更爱玩平板不爱看书,如何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许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孩子更爱玩平板,不爱看书,怎么办? 在现代...
中小学寒假时间出炉,快来看看重... 家长、学生们最关心的 2026年寒假几时开始放? 有多少天? 近日,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 2026年中...
兴智教育:判断孩子能否读好书,... “我家孩子上课老是走神,作业写到半夜,是不是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深夜,接到一位老同学的求助电话,...
“考研热”显著退潮,2026考... “考研热”继续降温,创近五年新低,2026考研报名343万人,相比2025年减少45万,相比2023...
运河思政|探寻新途径!这所学校... 在通州区,各学校依托丰富的区域资源 通过课程融合、实践拓展 以及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 积极探索思政教育...
别再催孩子 “快点” 了!激活... 不用问都知道,有孩子的家庭90%每天都在上演“催逼大戏”。 不是催着孩子快起床,就是催着他们快点吃饭...
教育部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
城市24小时 | 考研报名人数... 三年减少131万人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 教育部网站11月24日消息,...
2026广州哪家英国留学中介好... 作为从事国际教育规划工作超过15年的资深顾问,笔者王磊在日常咨询中经常遇到广州家庭询问英国留学中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