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树人小学校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平板和智能设备,开展数字化实践学习。 |
无运动,不树人。在大学城树人小学,每天的课间10分钟,孩子们不再只是追逐嬉戏,而是围在走廊的智能终端前,刷脸参与跳绳、仰卧起坐、深蹲等运动。AI视觉系统实时捕捉动作、自动计数并生成运动评分,数据实时上传智慧平台,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锻炼频次、项目偏好与体质变化趋势。
自从智慧体育设备投入使用以来,课间“动起来”的孩子明显增多,锻炼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智慧教育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大学城树人小学师生每一天教与学的真实日常,重塑着这所小学的教育生态。
作为重庆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大学城树人小学没有停留在口号与技术堆砌层面,而是将数字化扎实沉入教学一线。
数字化让学生“慧”学。学校围绕“五学课堂”构建“大树生长课堂”模型,形成“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的数字化闭环,显著提升课堂互动与学习实效。例如,数学课上,教师通过AR技术将立方体、圆柱“立”在了屏幕中,可旋转、可拆解;体育课上,AI视觉系统实时捕捉动作、自动计数并生成运动评分;科学课上,孩子们借助“小月相”小程序遥望月球,探索宇宙奥秘……
此外,人工智能、编程、科创等数字化拓展课程也全面开花,学生作品屡获各级奖项,“五育并举”因技术融合而更加生动饱满。
而这些改变的背后,是一群主动拥抱技术的教师团队。
数字化让教师“智”教。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数字素养的系统提升,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推动生成式AI等新技术真正融入全学科日常教学。语文教师运用AI工具分析学情,进行分层备课;数学教师借助分层习题和自动批阅系统,提升作业反馈效率……技术正在成为老师们的“智慧同事”,协同实现更精准、更多元的教学支持。
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数字体育模式,深化教学评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构建开放共享、智能协同的数字教育新生态,为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贡献“树人经验”与“树人智慧”。
文秀月 陈锐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上一篇:一支粉笔,书写沪青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