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迅速站稳脚跟的校长,都做对了这三件事——
开心田螺
2025-10-17 04:16:06
0

初任校长宛如跋涉新征程的行者,常常面临角色转换囿于业务惯性、组织协调能力不足、管理效能受资源制约等困境。作为未来校长队伍的中坚力量,初任校长该如何开好头、起好步、致远途?基于笔者30余年的多地校长经历与观察,初任校长进阶之路,是一个从初至岗位的角色适应,到突破困境的智慧探寻,再到主动变革的长期坚守的过程,更是一条挑战与适应交织、传承与创造并存、特色精进与系统跃升协同推进的螺旋上升通道。

履新:角色重塑,躬身发展

初任校长履职伊始,亟待完成从领域专才到学校领航者的认知跃迁:既要锚定强国育人使命,回应时代变革关切,对接社会发展需求,精准把握教育改革趋势;又要以全局思维谋划办学,从办学理念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构优化、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到校园文化系统塑造,实现对学校发展全要素的整体审视与战略布局。初任校长要通过对教学样态、育人规律、办学逻辑的持续观察与感悟,逐步凝练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体系。源于实践的真知灼见是初任校长开拓新局的一把钥匙,是激励团队真抓实干的强大武器,也是树立初始威信的重要路径。

立足校情、摸清家底、接好地气,找准工作切入点,确保各项工作有的放矢。调取教职工简历,分析以往教学质量数据,发现亮点,剖析痛点。深入师生、家长群体,与他们充分交流。与学生互动,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和成长诉求。与家长接触,倾听声音,了解期望。考察校园设施、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直观感受学校的教育内在肌理与日常样貌。初任校长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带领学校开发特色文化课程,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积极拥抱适应教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治理等要素的新变化,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平衡是校长必备的工作艺术,需以“执两用中”的智慧,在新旧张力中寻找动态平衡点。面对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矛盾,初任校长要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轻重缓急,创造新的平衡,兼顾守成与创新。比如,让老教师参与新课程设计,在老故事里植入新叙事。这样做避免了“破旧立新”的激进,让变革如春风化雨般自然发生。再如,要做好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坚持教师的情感联结与价值引导,划定技术边界,确保校园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在科技与情感交融的环境中成长。

破局:智慧管理,突破困境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有序运行的保障。初任校长需以学生、教师利益为先,突出重点,全面梳理学校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与系统引领,让学校办学有方向感、凝聚力和感染力,向着既定愿景、路径重新出发。锻造一套民主决策齿轮,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也是让制度更轻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会议决定学校重大问题、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三维联动作用,科学性与可行性并行,真正为学校师生发展保驾护航。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初任校长要系统性地规划课程开设与安排,着力描绘素养导向的育人蓝图,重点推动课程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元融合,构建无边界的课程新生态。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跨文化融合课程使学习更具综合性与实践性,学校融合课程要立足学科根基,构建知识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用结合,培养实践能力。校长可以牵头组建跨学科课程研发联盟,打破学科界限,同步搭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让优质教案、教学素材自由流动。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数据,推动课程不断优化升级,更好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

初任校长要将课堂领导力视为要务。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动课堂教学转变,从问题着手驱动学习,设计思辨性任务,当课堂生态得以重构,教育自会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初任校长要深入课堂,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校长的听评课不是行政检查,应是专业对话,不是找不足,应是寻最优。诊断课引导帮助新教师,共研课培养业务骨干,示范课树立标杆,推广经验。观课时,要看学生参与度、看教师引导力、看课堂文化场。评课时,要能精确地发现教师教学的闪光点,精准地指出需要再打磨的生长点,提供资源及平台助力教师发展。

致远:长期主义,追求卓越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远征,而是一群人的薪火相传。初任校长当以教育家精神为火种,点燃教师的专业激情,激活教师的自驱引擎,共同奔赴教育理想的彼岸。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道德感召力、职业引领力、实践驱动力。初任校长的精神境界与教育情怀,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格与发展格局,影响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初任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以理想照亮前路,以专业赢得尊重,以情怀温暖校园,以担当回应期待。校长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教师健康身心、砥砺品格、提升修养,聚焦内驱力、思想力、影响力、共情力的养成。

初任校长要重视教科研,以“一组一题”“一课一探”等方式夯实教研基础,贴近一线,服务教学。树立“教科研是教学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研究提升学校品质,带领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将每个教育细节和教育场景视为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育随笔和学术论文等方式,使实践智慧与理论思考相遇,实现高位引领。学术管理上,让学术成为学校文化基因,培育思想无界、智慧共酿、跨界共生的研究型组织文化,不断将学校发展推向新高度。

校长的治校智慧,在于把学校置于开放的生态系统中,构建多层级互动的教育生态圈。初任校长要突破资源瓶颈,真正打开校门、敞开心门,育人的沃土才会更富营养。资源的基因重组需要一双发现的慧眼。那些沉睡在档案室的老教案,蒙尘在储藏室的教具,都是学校发展的文化基因。走廊可以成为开放式图书馆、展览馆,楼梯间能变身英语角、朗读亭,屋顶可改造成气象观测站、阳光运动房等,创意改造后空间资源又是别有天地。

校家社协同的化学反应源于角色的重新定义,当家长从“教育旁观者”变为“课程共建者”,教育能量便会指数级增长。要将家长视为办学的重要力量,可开设由家长担任教师的职业体验及文化传承等课程,同时可以帮家长制定发展计划,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社区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结的场所,可以成为“第二课堂”,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场景。还可以加强学校与高校、企业的联系,共建人工智能启蒙课程等,构建立体的社会支持资源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民日报:孩子在幼儿园“三个游... 文|菁妈 《人民日报》转发了一个爸爸在孩子上幼儿园路上的叮嘱,这个爸爸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就提醒孩子,上...
腻害! 91年天健审计经理跳槽... 据该公司公告披露, 新任财务负责人王绍武先生简历如下: 王绍武先生,1991年1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
最近,很多深圳人经过这个地方,... 全运会,是这座城市的年度荣光。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是我国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
收下这份就业避 “坑” 指南,... 在求职的道路上,诸多求职者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奋力前行,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设下重重陷阱,让不少人...
学历没用了?考研人数暴跌50万... 前言 学历大通胀的时代来了?“学历无用论”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
国考,547个涉晋职位,计划招... 人 山西新闻网 2025年10月16日 13:31 山西 10月15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
打造“三红三全三化”思政课实践...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国...
1 题讲透不等式!新高一真题实... 1 道题讲透不等式!新高一真题实战,3 分钟学会快解技巧 很多新高一学生说:“不等式题类型太多,学了...
泰安市泰山区财源街道乐园社区:... 鲁网10月15日讯 为深化社区文化建设、丰富老年群体精神生活,近日,乐园社区邀请老年大学声乐教师张红...
教师园地 | 校长最有水平的说... 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负责人,其话语既是管理工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真正厉害的校长,通过“会说”展现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