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前几天在小区游乐场,看到一位妈妈对着孩子大吼:“说了多少遍别乱跑,你怎么就是不听!” 孩子吓得立刻停下脚步,缩着肩膀不敢说话,眼里满是委屈。
那位妈妈后来跟我吐槽“孩子太调皮,不吼根本管不住”,可我却想起了朋友家的孩子乐乐——从小被爸妈吼着长大,明明才上小学,却比同龄人多了很多“小毛病”:不敢表达想法、总怕做错事、遇到一点挫折就哭。
很多家长觉得“吼孩子是为了他好”,觉得“孩子忘性大,吼完就忘了”,可实际上,长期被吼的孩子,性格里悄悄埋下“缺陷”的种子,可能会伴随他们很久,甚至一辈子。
1、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敏感,总觉得“我不够好”
邻居家的女孩萌萌,就是在妈妈的吼声中长大的。妈妈性子急,不管萌萌是写作业慢了,还是吃饭洒了汤,都会忍不住吼她:“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有次萌萌想给妈妈画张生日贺卡,却因为颜色涂出了线,被妈妈随口吼了句“画得乱七八糟,还不如不画”。从那以后,萌萌再也不敢主动画画,每次做什么事,都要先小心翼翼地问“妈妈,这样可以吗”。
才六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怕被吼,活得小心翼翼,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经常被吼的孩子,
会把“被吼”和“我不好”画上等号。他们会觉得,爸妈吼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乖、不够聪明,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做什么事都没底气,总怕自己做错,甚至不敢尝试新事物。
这种“我不够好”的想法,会像一根刺,扎在孩子心里,让他们很难真正接纳自己。
2、经常被吼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总怕“被抛弃”
阿杰的儿子小宇,去年开始出现“黏人”的毛病——阿杰上班时,他会抱着阿杰的腿不让走;晚上睡觉,必须紧紧攥着阿杰的衣角才能睡着。
阿杰一开始觉得“孩子长大了就好了”,直到有次他因为工作忙,对小宇的哭闹多吼了两句,小宇居然哭着说:“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你别不要我好不好。”
阿杰这才想起,之前因为小宇调皮,他和妻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吼:“再不听话,我们就把你送走!”“没人喜欢调皮的孩子!” 虽然只是气话,可小宇却当了真。
阿杰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不懂事,吼两句没关系,可没想到,孩子会因为我们的气话,害怕被抛弃。”
对孩子来说,爸妈是他们最依赖的人,而经常被吼的孩子,会觉得“爸妈的爱不是稳定的”——只要自己做错事,爸妈就会生气、就会不喜欢自己。
这种不安全感会让他们变得格外黏人,总想着“要讨好爸妈”,甚至会隐藏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怕“被抛弃”。长期下来,他们很难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长大后也容易在感情里患得患失。
3、经常被吼的孩子,要么变得懦弱,要么变得叛逆反抗
李姐的儿子浩浩,小时候特别乖,可上了初中后,却突然变得叛逆起来——跟爸妈顶嘴、故意不写作业、甚至偷偷逃课。李姐每次跟他讲道理,他都会不耐烦地说:“你以前不都吼我吗?现在跟我讲道理,我不听!”
李姐这才想起,浩浩小时候只要做错一点事,她就会大声吼他:“作业写不完不准吃饭!”“考试没考好,就别想出去玩!” 浩浩一开始会哭,后来就变得沉默,再后来,就开始用“叛逆”对抗。
有次浩浩跟李姐吵架时说:“你以前总吼我,我不敢说,现在我长大了,不想再被你吼了!”
李姐后悔得直哭:“我以为吼能让他听话,没想到反而把他推得越来越远。”
经常被吼的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变得越来越懦弱,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敢反抗,只会默默忍受;要么就像浩浩一样,在压抑很久后爆发,用叛逆的方式“保护自己”。
不管是哪种,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懦弱的孩子容易被欺负,叛逆的孩子容易走弯路,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爸妈当初的“吼叫”。
写在最后
其实没有哪个家长天生喜欢吼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着急、焦虑,觉得“不吼孩子就不听”。
可我们却忘了,孩子的心灵就像娇嫩的花朵,而“吼叫”就像暴风雨,只会把花朵浇得蔫蔫的,甚至折断。
如果你也经常忍不住吼孩子,不妨试着慢下来——孩子写作业慢,就多给点时间;孩子做错事,就先问清楚原因。
比起“吼”,孩子更需要的是爸妈的耐心和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