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就在生活的一个个选择里……
还记得去年万圣节,几个戴着骷髅面具的小孩,挨家挨户敲门:“不给糖就捣蛋!”
有些邻居一开门,孩子们就冲进家里一通“扫荡”;有些邻居压根就不开门,结果孩子们躺地上哭闹,尖叫声楼上楼下都能听见。
闹到很晚,惊动了物业才找到了几个孩子的家长,事件总算是平息了!
听Coco说,他们学校也有类似情况,几个同学找全班同学挨个要零食,不给就捣蛋,各种搞破坏!
真是听听就不禁唏嘘!

其实,西方的万圣节本意并不是鼓励孩子无理取闹。
它源自古凯尔特人的萨温节,象征着收获季节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后来基督教将11月1日定为万圣节,前夜便是“万圣节前夜”。
现在西方家庭过万圣节,会带着孩子一起雕南瓜、烤坚果、去墓地祭奠亲人、全家人围着壁炉一起守夜……

人类对于美好的追求往往是相通的。
同样在收获季节的结束、新年要开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你像我家就从来不过万圣节,我们过秋冬相接的另外两个“中国节”!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中国人“不忘根本”的一种表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我们从何而来?从父母处来,不忘本才能守住正道,这个节日隐藏着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智慧。
大丰收啦,当我们荷包满满的时候,中国人第一想到的是“感恩”。
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恩前辈教授我们生存技巧,感恩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传承的、不变的道理,坚守这个道理,孩子未来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而且重阳节跟万圣节前后也就差几天,可见全世界人民,都会在丰收之后大肆庆祝一番。
每年重阳节,我会带着Coco做三件事:

先是一起制作“重阳糕”。
用糯米粉和枣泥蒸出一个小小的米糕,虽然做得不太好看,但当孩子亲手把它捧给奶奶时,老人脸上的笑容比糖还甜。
然后我们会一起爬山登高远眺。
一开始Coco还嚷嚷着累,但当我们爬到山顶,看着脚下的秋色,他忽然安静了:“妈妈,从这里看世界好大啊!”
重阳登高是习俗,是古人在告诉我们:啥时候都可以不爬山,但此时是一定要爬山的。
因为登顶的时候,呼吸着新鲜空气,鸟瞰世界万物,能抵消大量的内耗,对抗悲秋情绪,这样才能安稳过冬。
晚上回家后,Coco会跟外婆视频通话,讲讲我们今天的见闻,也问问外婆:“您小时候爱爬山吗?”这下外婆可打开了话匣子,祖孙俩能聊一个多小时。
重阳节教会孩子的不是索取,而是感恩与尊重。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距离万圣节也不远。
在古代,立冬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春节,从皇室到民间大家都特别重视。
有一年立冬,我带孩子去了郊外的农场。
农场主告诉我们一句农谚:“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这是说:重阳节和立冬如果都没下雨;那未来整个冬天就会很干旱。
Coco听得眼睛亮亮的,他这是第一次开始思考:什么是天人合一?
那次我们参与了农场的立冬准备活动:一起腌制冬菜、修补鸡舍、给果树裹上稻草保暖。
孩子忙得满头大汗,却出奇地投入,一句也没喊累。
回家路上他说:“妈妈,冬天来了,大自然也要睡觉了是么?”
我微笑道:“不是睡觉,是养精蓄锐,准备好了明天春天才能厚积薄发呀!”
立冬让孩子体会到的不只是寒冷,更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好蓄力和准备工作。

回家后,我们也定了一个冬日学习计划,为期末考试蓄蓄力,到时候才能考出好成绩嘛。
中国人过中国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人血脉传承的文化内涵,是最适合中国孩子的!
自己的节日都过不完呢,干啥还去过那些不知道涵义的西方节呢?
您说是吗?
文化的根,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