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开学季,全国各地技工院校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不少已经持有本科或大专文凭的毕业生选择“回炉”读技校。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招生人数超过240人;在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迎来了117名本专科新生。
当一批批大学生重返校园学习实用技能,那些录取分数不高但就业出色的公办本科院校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些学校凭借其超过50%的国企就业率和扎实的教学质量,正在成为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隐藏宝藏”。
01 被忽视的公办本科
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中,有这样一些“低调务实”的公办本科院校,它们录取分数不高,却在就业市场上表现优异。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分数在500分左右的高性价比高校,正成为中等分数考生的明智之选。
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原本拥有211高校的血统,2014年独立办学后逐渐变得“默默无闻”。
然而,其2024届毕业生中有60.60%进入国有企业,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
无独有偶,创建不到15年的贵州理工学院,虽然年轻,但已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国企就业率也达到50%左右。
02 高性价比大学详解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录取分数与其就业质量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该校在内蒙古物理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仅需487分,吉林物理类自动化最低461分,山东机械工程最低482分。
这样的分数远低于许多知名高校,但就业表现却不遑多让。
贵州理工学院的情况同样如此。2025年,该校在内蒙古物理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最低500分,辽宁物理类机械电气工程最低489分,吉林物理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最低472分。
对于分数在中游徘徊的考生来说,这些学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除了传统的普通本科,近年来崛起的职业本科大学也同样值得关注。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59年,前身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械制造学校。该校2025年报考指南显示,60%以上毕业生能进入航天、航空、军工、核工业、船舶等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03 职业本科的实力
许多考生和家长一看到“职业”二字就产生抵触情绪,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我国的职业本科大学中有不少拥有原部属高校背景,实力与就业质量都不容小觑。
2025年刚刚升格为职业本科的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开设了高速铁路工程、高速铁路信号控制技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
第三方数据显示,该校2024届毕业生中有56.26%进入全国铁路十八局,如果加上进入铁路工程局的学生,国企就业率会更高。
录取分数方面,这些职业本科大学也相当“亲民”。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在内蒙古物理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最低487分,辽宁466分,吉林459分,贵州487分。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作为首年本科招生,在许多省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都不足500分。
04 就业市场新动向
选择这些高校的毕业生为何能在就业市场表现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专业设置贴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符合行业发展方向。
从全国就业市场来看,信息技术行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仍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制造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提升。
这些被低估的高校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使学生毕业时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05 高校选择的新视角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时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
名校情结不再是唯一导向,“就业竞争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位网友在相关报道下评论:“当初我以超过一本文科线60分的成绩选择了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家人都不理解。毕业时看到那么多同学进了国企,我才明白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另一位网友则指出:“与其在名校读一个冷门专业,不如在这些实用型高校学一门真本事。企业招聘时更看重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从哪里毕业。”
不过,也有网友表达了担忧:“这些学校虽然就业率高,但长期发展如何?会不会因为学校名气不够而影响后续晋升?”
对此,教育专家建议,学校声誉确实重要,但个人能力才是决定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选择高校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特色、专业前景和个人兴趣。
06 教育价值再思考
“第一学历歧视”在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
一位HR坦言:“在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一定会优中选优。虽然985、211学校里可能还是有5%—10%的人能力不佳,但是剩下90%—95%的人综合素质仍是很好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没有发展空间。
恰恰相反,那些专业实力强、行业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往往能在特定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
从薪资数据来看,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与学校、专业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2025年,全国有76所高校的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1万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前三,毕业生平均月薪均超过12900元。
但同时,一些双非高校(非985、非211)也因为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而表现突出。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双非高校,毕业生薪资都进入了全国前50名。
07 如何理性选择高校
对于分数在一本线附近的考生,选择这些“高性价比”高校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要关注学校的行业背景和就业去向。比如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明显偏向铁路系统,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则侧重机械制造领域。
要考察学校的专业实力。贵州理工学院的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飞行器制造工程,就是该校的优势专业。
还要考虑学校地理位置与未来就业区域的匹配度。如果计划在特定地区就业,选择该地区内认可度高的学校会更有利。
一位高考规划专家建议:“选择高校时要放眼四年后的就业市场,了解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而不是仅仅盯着学校的排名。”
“在高校林立的今天,每个学生都应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非盲目追求名校光环。”
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学校的名气,而在于它能为学生创造怎样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