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转眼已是二十八个春秋,青丝渐染霜华,唯独不变的是我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明白,我们教师就像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必须有坚定的航向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 “摆渡人”。下面就分享一些自己“摆渡的经验”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

一、不断学习充电,紧跟时代步伐
为了适应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我主动学习提高,不断为自己“充电”。从当初的三维目标到今天的核心素养目标;从当初的简单PPT到今天的希沃交互式课件;从当初的传统讲授式课堂到今天的微课嵌入式,互动生成式课堂,每一步跨越都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课程理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本领。
二、问题导学领航,开启深度探索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自己形成了以问题为主线,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堂引入时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情境问题必须贴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次在讲授新课时设置引导问题串,问题串必须梯度合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验证、说理的全过程,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其深刻理解。另外在解决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思辨中理清思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中领悟知识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多途径反馈问题,精准强化提高
学生在消化吸收数学知识时,总是会出一些问题,我们老师一定要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周测等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上的偏差,精准反馈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了有理数运算后,通过周测发现学生分数运算的正确率低,问题突出,我及时指导他们改错并进行了强化练习,化解了难点。数学是有严密逻辑和高度抽象的学科,学生初学时出现各种问题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精准化解问题,从而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四、善用各种小工具,培养良好习惯
(一)错题本。在学习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难免犯错。但如何将错误转化为进步的阶梯,纠错本就是一个不错的工具。纠错本不仅是记录错题,更是精准定位问题,培养反思总结能力的有力工具。我们要指导学生会记错题,记高频错题,易失分题,舍弃偏题,难题。
(二)思维导图。每逢单元结束,我都会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章节内容。思维导图提高图文并重的方式,把章节的各个版块都连接到一个中心,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章节内容细致的梳理了一遍,而且对知识系统结构有了自己的理解,效果不错。
(三)几何画板。几何画板能直观展现各类图形图像,特别是在探究几何动点问题和二次函数问题时很好用,操作不难,建议在几何教学中多加应用,也可引导学生使用。
五、摸清学生底细,坚持个性化培养
我们常说“抓两头,促中间”,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求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课题式学习,涉猎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凸显学科特长。对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我会紧盯核心素养的养成,引导他们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中等生。对于中等生,我会引导他们不墨守成规,盲目重复刷题,而是安排一些“跳一跳”就能够上的题目,既让他们有好的成就感,又鞭策他们不断进取,超越自己,实现蜕变。总之,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需要我们为他们量身打造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其所能,学有所成。
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是具有无限可塑性的,我们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一次“艺术创作”,只要我们“精雕细琢,不断打磨”,定能打造出非凡的“艺术作品”。

白富荣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28个春秋,先后担任了两届太阳花班班主任,他倾情付出,将每一位学生都视同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关怀,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心灵,精心呵护他们成长。他既是学生的严师,要求他们恪守纪律、勤奋向学;又是他们的益友,与他们平等交流,共同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班集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他努力让课堂充满趣味与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追求更高效、更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形成问题导学的教学风格,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交流中领悟知识,发展思维,获得成长。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他以平凡坚守诠释了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书写不平凡的奉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