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摆烂的父母,在拼命卷孩子
开心田螺
2025-01-27 02:00:23
0

昨天晚上,我和孩子躺在床上听着故事,突然听到隔壁一个爸爸歇斯底里地在怒吼:

花了那么多钱,让你学钢琴,你不想学就不学了,你对得起我们吗?

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声之后,只听见一个女孩带着哭腔,大声回应道:

“凭什么每天都要学呀,写完作业我已经很累了,而你们就可以刷手机、看电视,这太不公平了。”

听完隔壁父女之间的对话,忍不住一阵唏嘘。

在心疼这个女孩的同时,也暴露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最真实一幕。

自己在家拿着手机刷抖音、看短视频,却要求孩子好好写作业;

自己不读书、不上进,却要求孩子天天学这个兴趣班,那个补习班。

教育,这一充满神圣与期望的领域,在时代的演变中却逐渐呈现出一个怪异的现象。

即:一群摆烂的父母,正拼命地卷着他们的孩子,希望通过孩子的努力,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孩子的问题,

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很多父母把孩子不好的习惯或行为,都归结在孩子身上。

其实,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来自于家庭的影响。

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曾说过,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过程中,受到怎样的家庭教育。

如果你总是暴脾气,吼叫孩子,他就会变得自卑、怯懦、畏手畏脚,青春期的时候会更加叛逆。

如果你总是只贬低不鼓励,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女孩子长大后容易被男生的几句花言巧语骗走,男孩长大后会自卑否定自己。

如果你总是包办孩子,他就缺乏自理能力,没有锻炼的机会,等于没有成长,长大后不仅没有自主性,也会依老啃老。

因为教育不当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就像烙印一样,伴随孩子一生的发展。

当你总是觉得是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平时的教育是否正确。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当你发现孩子很难管教的时候,其实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了。而原因,一定是与你的教育方式有关。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

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孩子的优秀,

背后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可能横空出世,其成功的背后,肯定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奋斗的泪水滋润她,有牺牲的血雨浇灌她。

想要孩子优秀,作为父母就千万不能图省事。

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你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孩子就会回馈你多少惊喜。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了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十分严苛的。

从刚开始识字的时候,父亲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

上了中学,父亲每天会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

董卿曾经说过,正是因为父亲当初的严厉要求,自己喜欢阅读的习惯悄然养成。

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个场合帮助我表现的更出色”。

于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电视上看到了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各种高光时刻背后,是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以及自律。

“民国才女”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之所以有如此学识,离不开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林徽因出身于充满书香的官宦之家,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林徽因和父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她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

林长民在林徽音两岁时去日本留学,他每次寄回来的书信,也都是写给父母,却对女儿产生很大的影响。

父亲在信中抨击时弊,谈论政治,抒发抱负,林徽因从小就被耳濡目染,也培养了她的进步思想和爱国情怀。

16岁时,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各国,增长见识,感受西方文明。

在这段时间,林徽因的大局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正是父亲对林徽音独立思想的培养,为她未来的成就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越是优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

居里夫人也十分重视女儿的教育,特意为孩子开了个“儿童学习班”,亲自教育。

在她的培养下,两个女儿越来越优秀,她们一家共获得四次诺贝尔奖,被称为“获奖专业户”。

如果说人生是一所学校,那么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

聪明的父母,

懂得在这2个方面管好自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只有你自己做好了、做对了,孩子自然就会模仿。

下面这2个方面,你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1、管好自己的脾气。

对孩子发火,破坏孩子的灵性。

你用脾气管教孩子,你的火气就会传递到孩子的头上,日复一日孩子的头上就加了一个紧箍咒,破坏孩子的灵性。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永远是亏本的,那就是发脾气。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发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然而,这其实是最无效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分脾气,七分伤害。父母的坏脾气,真的会传递给孩子。

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长大后更难管教。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娃。与其冲着孩子发脾气,不如传递一些正能量。

父母管好自己的脾气,遇事有定力、会变通,孩子自然也会学到你处事的智慧。

2、管好自己的言行。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标杆”。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首先做到那样的人。

孩子拥有一种我们成人无法看到的能力,那便是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吸收性心灵》书中提到,这种心智接纳一切,不评断,不拒绝,不回应。

它吸收一切,并在即将成形的人心中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吸收性心智最强的关键期,恰恰在于人类刚出生的前三年,即0-3岁无意识吸收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接触到的任何事物、语言,都将在他的大脑中留下印记。

孩子3岁以后,就进入到有意识吸收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明白事情的原因,以及一些简单地推理及因果关系。

他们喜欢通过感官的感受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感性的探索者。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

教育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

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父母什么样子,孩子就什么样子。

优秀孩子的背后站着同样优秀的家长,而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只有我们自己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安交大少年班考什么?2025...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考什么? 1.初试 时间及地点:2025年2月16日(以初试准考证为准),届时在部...
教育部等部门多措并举推进教师队... 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从严从实建设师德师风、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巩固提升教师待遇保障……记者...
史地政组合专业指南:文科黄金三... 史地政组合专业指南:文科黄金三角的大学与职业路径 历史、地理、政治的学科组合构筑了坚实的人文社科基础...
化州市同庆镇悦义小学附属幼儿园... 禁毒安全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茂名市、化州市禁毒办关于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全园师...
从小喜欢“瞎捣鼓”,如今科创金...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的眼睛里藏着对世界最纯粹的好奇。 梁同学的故事,正是从这份好奇开始的...
告别“梓涵”时代,小学新生报到... 开学第一天,德州一所小学门口,站满了提着书包的一年级新生。 老师手握点名册,却满脸为难。 不是因为学...
教育局不让幼儿园小学化,但是小... 其实不快的……学校既没有要求快,小学学生的实际进度也不比上一代人更快。 认为小学进度快的家长,水平一...
秀湖论坛 | 从庞众望的开学典... 用“三劲”逐梦 以“三实”护航 从庞众望的开学典礼发言 解答新学期的成长命题 又到一年开学季,莘莘学...
专访|亲子教育博主大J:为什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蒋文俐 告别传统“鸡娃”思维,父母如何帮孩子找到未来? 今年,新书《职业的...
黑龙江大学法本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黑龙江大学法本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笔试: 无本环节 专业课面试: 为了避免损害多数人生命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