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法 规】
1.教育部认定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教育部认定北京市海淀区等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含我省石家庄市、保定市)。根据教育部前期下发的文件,实验的任务为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扩大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强化特殊教育质量建设,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等四方面。实验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通知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二、扎实推进实践探索。各实验区要按照实验方案明确工作安排,针对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举措,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取得实效,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三、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各实验区要充分用好各类平台,深入宣传实验区的政策措施、实际成效和典型案例。
来源:教育部官网2月10日
2.政策解读:
新学籍管理办法“新”在哪?
特点一:突出“以生为本”
《办法》以全面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为中心,从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管理过程、强化保障支持等方面,对原有的学籍管理制度予以修订和完善。《办法》进一步简化跨省转学材料,实现跨省转学“一网通办”;规定死亡学生的学籍注销时间由原来的 10个工作日延长至 60个工作日;特别在特殊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方面 ,规定适度放开特殊教育学生学籍变动权限,较修订前的文件,为学生学籍变动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指引和流程规范。这些规定聚焦优化服务和人文关怀,切实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
特点二:更加规范科学
例如,《办法》明确学籍要“人籍一致,籍随人走”,在源头上严把入口关,细化操作要求,确保学籍变动过程中信息更新的准确性,提升学籍变动管理质量。再如,《办法》明确了“缓学”概念,确定了其办理流程与责任单位。为防止“缓学”制度被滥用,本次修订还严格限制了“缓学”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学年,期满后,若学生仍不能就学,应重新提出申请,在此期间,“缓学”学生的学籍将暂缓注册,以确保学籍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肃性。
特点三:推动数字化转型
《办法》推动跨省转学“一网通办”、推动各省份使用电子毕业证等举措,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来源:《中国教育报》 2月 10日 01版
【 先 进 经 验 】
汉字书写如何既正确又美观
所谓正确,简单说就是不写错别字;所谓美观,则是汉字书写要让人赏心悦目,这不仅体现在单个汉字的形态上,还体现在整篇文字的整体布局和风格上。
如何减少错别字?语文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学生文字基础,二是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三是鼓励学生有效阅读。
怎样才能做到书写美观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培养:
一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可以通过在教室悬挂教学图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二是根据学段统筹安排语文课中的写字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汉字正确的基本笔画、笔顺和结构,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强调横平竖直、笔画均匀、突出主笔等书写原则。我们一定要把写字教学放到课堂上,置于教师的课堂指导之下。
四是科学评价,让学生享受书写快乐。要优化评价结构,对学生实施科学化多元评价,让学生享受书写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压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书写的信心。
五是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让学生写一手规范的汉字,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有关写字教学的理论知识,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汉字书写基本素养。学生看到教师字写得漂亮,也会跟着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字自然而然也就会美观起来。
来源:《中国教育报》 1月 23日第 4版,作者胡艳秋
【 教 育 视 点 】
“家访”不必拘泥于形式
春节过后,上海有中小学教师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话题“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引起网友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