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小学学霸,初中成绩下滑?有可能这3件事没有做好
一看到孩子下滑的成绩单,你心头那股火“噌”就上来了?讲题讲不通,骂也骂不听,最后气急败坏,巴掌甚至就落了下去……
停!快住手!
当你举起手的那一刻,恰恰暴露了作为家长的“无能”——不是说你人不行的无能,而是“没有更好办法”的无能。
除了暴力,我们似乎没有别的办法。

打骂,是教育中最懒惰、最无效的方式。
它只能暂时发泄你的情绪,却像一剂毒药,慢慢侵蚀孩子的未来。
初中成绩下滑,根本不是“打”能解决的,病根藏在下面这三个地方!
病根一
地基没打好,小学“伪学霸”现原形
很多家长委屈:“我孩子小学回回前十,怎么初中就不行了?”
真相是:小学那点知识,靠死记硬背和家长紧盯,还能应付。到了初中,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伪学霸”的底子就露馅了。

小学六年,真正有远见的家长都在偷偷做这4件事:
1. 语文“存粮”要充足。
别等到初中才抱着古诗文哭!那些“诘屈聱牙”的句子,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语言系统。
小学阶段提前接触、背诵,到了初中就是复习,而不是“预习到半夜”。
2. 英语“抢跑”最划算。
英语是唯一一门可以靠提前学习建立巨大优势的学科。
小学时多记单词、接触语法,有条件练练口语。
每天25分钟,跟着外教蹦蹦跳跳,就能轻松甩开同龄人,把英语变成优势科目,给初中难的数理化腾时间。
3. 数学思维要开窍。
一位985毕业的家长感慨:后悔没让孩子碰奥数。不是非要拿奖,而是那种思维训练,就像给大脑做体操。接触过的孩子,到了初高中,解题思路就是更活、更巧。
4. “小四门”早早启蒙。
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初中一来就是四座大山。
全靠死记硬背?孩子累垮也记不住!小学阶段多看历史故事、科普纪录片,就像在脑子里先画了一张地图。
等上课时,老师稍一讲解,所有知识点自动归位,学得轻松又扎实。

病根二:
社交出问题,学校成了“修罗场”
你以为初中只是学习?错了!那是个“小社会”。
孩子开始脱离父母,寻找同伴的认同。
如果一个孩子只会学习,没有基本的社交能力,他面临的是什么?
是孤立,是排挤,甚至可能是校园霸凌。
被孤立的孩子,心态最先崩掉。 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学校对他而言不再是乐园,而是炼狱。在这种状态下,还谈何学习成绩?
自查一下: 你的孩子回家,会兴高采烈地讲起同学的名字和趣事吗?如果从来没有,你就要警惕了。
小学阶段,千万别只盯着分数,教会孩子如何交朋友,比多考十分更重要。

病根三:
压力过大,孩子被“压垮”了
我们总说“望子成龙”,却不知不觉把期待变成了巨石,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上。
当他感觉“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陷入深深的无力感。“能力配不上努力”的绝望,会直接催生“躺平”和“摆烂”。
想想看,当孩子考砸了,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您的拳打脚踢,冷嘲热讽吗?

不!他需要的是:
· “孩子,是不是最近太累了?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点什么?”
· “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来,我们一起看看卷子,错在哪里,咱们就在哪里站起来。”
·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家永远是你的港湾。”
父母的理解和接纳,是孩子重新爬起来的最强动力。
当他内心温暖、充满安全感时,才会自己生出“我想学”的念头。内驱力,才是孩子奔跑的永动机。
结语:
无能的父母,眼里只有分数;智慧的家长,看到的是分数背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