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料?如何让每节课的教案有亮点?如何实现因材施教?现在,一个AI大模型就能全部解决。10月18日,2025好老师成长大会暨“师元”教师大模型发布会在西南大学举行。

“师元”教师大模型发布。学校供图
据悉,“师元”教师大模型基于上万名一线教师与师范生教学实践以及上百所中小学的需求调研,通过对大、中、小学逾3万节课堂实录的上百TB音视频数据采集分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个性化创新发展为指向,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一堂“好”课理论标准及其多模态计算标准。该模型集“数据循证—精准分析—智能优化—人师决策—迭变重构”功能为一体,对课堂教学过程与策略的成效进行评估,客观阐释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发展要素之间的支持关系,融合精准评价、智能优化、分级指导三大能力,为未来教师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与分类指导,改变从“统一培训”到“精准赋能”的跃升,实现能力持续优化、动态匹配终身伴随的AI导师,促进师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与全人发展。

“师元”教师大模型发布。学校供图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介绍,“师元”教师大模型是基于师生间“认知—情感—行为”的深度互动关系构建而成。它从科学决策、知识建构、合作管理、学习评价与技术应用这五大维度切入,能够全面且精准地评估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策略成效。该模型不仅客观揭示了教师教学行为如何支持学生在认知、情感及行为三大方面的成长,还巧妙融合了精准评价、智能优化以及分级指导三大核心能力,为教师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量身定制个性化路径与分类指导方案。预示着每位教师都将拥有一位能力持续优化、动态匹配且终身伴随的AI导师,共同推动师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全人教育的深入发展。谈及创建此模型的初衷,罗生全指出,这既是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智能教育的浪潮中,“师元”教师大模型应运而生,承载着推动教育生态转型、加速智能教育新生态构建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南地区首个此类模型,其推广应用对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罗生全介绍,一方面,它将有力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智慧化转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显著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加速其向优秀教师迈进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地区,“师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难得的专业引领与支持。 罗生全表示,“师元”教师大模型以学生真实性发展为核心和最终目的,也希望通过这样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式,为教师减负、赋能、增效,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此次活动由西南大学联合中华出版促进会、中国关工委教育中心等机构共同主办。 (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