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那位儿科医生的视频你刷到了吧,笑过之后,琢磨一下,真是太戳心了。
评论区有人说:这是纵容!
可爸爸一句话噎住了所有人:“我在医院见多了父母在病床前后悔莫及的样子,所以我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不高……”
这分明就是反向育儿,是对当今“鸡娃现象”的降维打击啊!
爸爸妈妈不但没骂孩子成绩差,而且还抓住了孩子61分的进步,为孩子欢呼喝彩!
用幽默化解了学业压力,让孩子知道:只要跟自己比进步了,就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可能你一看到“反向育儿”,就觉得是放任自流。那就大错特错了。
它的核心很简单:不在分数上挤破头,而是转而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
你想啊,对于一个总考50多分的孩子来讲,61分意味着什么?
那是破天荒的及格分,是0的突破,是孩子通过努力换来的实实在在的进步。
家长要庆祝的,不是那个分数,而是分数背后,孩子的那颗试图变好的心。
这招“降维打击”,跳过了成绩和排名,直接点燃了孩子内心的动力和自信。
传统育儿太关注分数,而反向育儿恰恰在“人心”上使劲,让孩子获得了成就感,他就会一分一分地继续努力,还怕成绩上不去吗?
但反向育儿也不能乱用,要区分年龄段,踩准节奏才更有效。

家长的求助比命令更有效。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你越让他快点他越磨蹭。
此时不如示弱:“宝宝,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妈妈不想被领导批评啊,怎么办?”
孩子立刻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快一点,妈妈就得救了,他立马觉得“这个家没我得散”!

家长“会装傻”才是最高级的聪明。
辅导作业,你可以说:“这题把我也难住了,今天上课学了什么?你能当小老师给我讲讲吗?”
孩子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讲着讲着或许就找到答案了。
注意帮孩子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毕竟谁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孩子的进步不都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吗?
平时要多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只要努力了,就值得被表扬!

退后一步当“顾问”。
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自主权。
可以跟他一起制定规则,比如《手机公约》《自习规则》等,全家人一起遵守。
等孩子要求你帮助的时候,马上帮助他,随叫随到,但孩子不叫,绝不插手。
所谓的顾问,就是孩子问了,你才提供帮助。
平时在他考砸了垂头丧气时,带他去吃顿火锅,告诉他:“今天不谈学习,只消灭毛肚。天塌不下来,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
你的理解和包容,是孩子最后、也最温暖的铠甲。

在涉及人身安全、道德法律的事情上,你可别反着来,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制止。
尤其是在给孩子爱和温暖时,一定不要吝啬,更不要反着来。
其实反向育儿之所以有效果,90%是因为家长给孩子提供了特别有爱的家庭环境,在安全的充满爱的环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什么都可以反着来,爱与安全,永远不能“反向”。
你觉得呢?